面容和蔼、小巧玲珑!十堰收藏者珍藏着一尊特殊的真武大帝神像

时间:2022-03-08 09:31 来源:十堰晚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1

“在武当山,收藏爱好者傅振宁珍藏着一尊特殊的真武大帝神像:神像造型比较奇特,出自武当山,上世纪末流落他乡,经过多年辗转最终又回归武当山。由于神像面容和蔼,傅振宁将他命名为“治世福神”。那么,这尊神像到底是谁创作的呢?近期,十堰人、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博士后左攀对其进行了考证。

真武神像是如何演变的?

在武当山,收藏爱好者傅振宁珍藏着一尊小型的真武神像。神像小巧玲珑,通高9.5厘米,重0.371千克,紫铜铸造,通体呈黑褐色。塑像内部空心,可能是以泥心失蜡法浇铸。与常见真武大帝神像不同的是,这尊神像造型比较奇特,下半部分为龟蛇合体的玄武形象,蛇尾与龟尾连接,蛇身后半部分匍匐在龟背右侧,中段穿过神龟右前足,龟身前半部分伏于龟壳前方,蛇头在龟颈左侧探出。神像上半部分为人形真武大帝形象。真武大帝披发跣足,面容慈祥,上身着圆领文官袍服,小腿绑有铠甲。右腿盘曲,端坐在龟背之上。整个神像线条流畅,沉静自然。神像品相比较完好,神态栩栩如生。

傅振宁介绍,这尊神像出自武当山,上世纪末被一位宜昌藏友购买收藏,经过多年辗转,最终回归武当山。由于神像面容和蔼,傅振宁将他命名为“治世福神”,并以这尊神像为蓝本,开发多款旅游文创产品。

在十堰,人们对真武大帝形象再熟悉不过了。可真武神像是如何演变的?左攀认为,真武源自上古四象之一的北方玄武。先秦时期,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观念已经形成。汉唐之际,作为四象之一的玄武虽是天龟水神,偶尔也被称为“将军”,但并未被人格化成有思想、有情感、能讲经说法的神仙。直到唐末五代,受北帝派及北方崇拜的影响,玄武逐渐人格化,由龟蛇缠绕的神兽变成人形的神仙。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为避赵玄朗讳,宋真宗下令改玄武为真武,并册封为“真武灵应真君”,经宋元两朝,真武灵应真君的封号不断增加和提升。经过宋元两朝三百多年的丰富和发展,真武成为威名赫赫的道教大神。

先秦时期,玄武的形象可能就是一只乌龟,东汉依旧如此。在汉代图像文物中,玄武有时是单独的龟,有时是合体的龟蛇,直到唐代才基本统一成龟蛇合体的形象。大约在唐末五代时期,随着北帝派影响力的扩大,北方崇拜日渐盛行。作为北方意象的玄武,摆脱龟蛇相缠的形象,化身为披坚执锐的将军。宋元两朝,随着真武故事日益丰富,真武塑像也形成许多不同的风格。靖难之役后,明成祖大修武当,将真武信仰确立为朱明王朝的国家信仰。今武当山太和宫、紫霄宫、五龙宫的大型真武神像,都是明代皇家打造。真武塑像造型在明代前期基本定型,人们今天在各大宫观看到的真武神像,基本都以武当山宫观神像为蓝本。

“治世福神”是何时创作的?

“治世福神”袖珍版真武雕像,究竟是出自哪个时代?这尊神像最奇特之处,在于它将人格化的真武和龟蛇合体的玄武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真武神像风格。

其实,玄武背驮神仙的图像古已有之。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一位神仙手持茂盛的仙草端坐于龟背之上,神龟昂首阔步奋力向前。无独有偶,考古学者曾在北魏时期的石棺上发现玄武与神仙同框的图案,龟蛇将仙人环绕其中,其寓意似乎不是骑乘而是护卫。这两幅龟蛇玄武与人形神像同框的图案,虽与“治世福神”有形似之处,但寓意并不相同。

龟蛇玄武与人形真武的真正结合,大约发生在唐末五代,与真武人格化进程同步。这一时期北帝派盛极一时,作为北方守护者的玄武,由守护北方的精灵一跃而成为北方大神将。

可是,将军玄武与龟蛇玄武如何对接?真武神像如何塑造?都是必须面对的难题。为解决这个难题,道门学者对龟蛇玄武进行了二次塑造,龟蛇成了真武将军的侍从,两者同时出现在神像之中,既适应了大众审美惯性,又时刻提醒龟蛇和真武将军的联系,龟蛇玄武到将军玄武的形象变化,不再显得突兀。宋代以后的真武神像,一般都把龟蛇放置在真武脚下。具体位置略有差异,有的将合体的龟蛇置于两足之间,有的直接踏在脚下。

足下是否有龟蛇,往往成为判断神像身份的标志。左攀认为,这尊袖珍型“治世福神”神像,不可能是宋代以前的文物。中古时期的画像砖虽与之有相似之处,但根本不是同一神灵。“治世福神”的容貌与武当山太和宫、五龙宫中的真武大帝极其相似,艺术特征和制作工艺均与明代真武神像相仿,应该是明代匠人以武当山真武神像为蓝本进行艺术加工创作而成。

这座袖珍型“治世福神”神像,面容慈祥,不怒自威。身着文官袍服,膝盖以下有铠甲绑腿,兼具伏魔特性。神像左手掐玄天诀,右手掐剑诀,前者为彰显神像身份,后者意在降妖伏魔。按照对明代真武神像的分类,这尊神像当属古圣贤模样的文武神真武图像,且文神特性较强。

“治世福神”是谁创作的?

这尊神像的下半部分,为何要做成龟蛇相缠的玄武形象呢?左攀介绍,在《太上说紫微神兵护国消魔经》里,有一个魔鬼以坎离二气化生龟蛇对抗真武,最终被降服的故事。这个故事重新定义了龟蛇和人格化真武的关系,并结合道教的缘起论,提出龟蛇是由坎离二种道炁幻化而成。

坎、离本为八卦中的两卦,分别代表水、火,坎上离下,组成“既济”卦象。坎外阴而内阳,离外阳而内阴,取坎填离,坎离交媾,方可达到阴阳调和、水火既济的纯阳状态。坎离交媾是一种重要的内丹修炼形式,甚至被视为生命之源泉,生死之枢机。龟蛇由坎离二气幻化而成,龟蛇相缠的玄武形象,自然成为“坎离交媾”的象征。

武当山自古就是修道炼丹的圣地。最晚在北魏时期,武当山已经成为丹鼎派的重要活动基地。两宋之交,真武信仰和武当山逐渐结合,武当山地位日益显赫,前来修仙炼丹者络绎不绝。

左攀认为,“治世福神”神像,很可能是明代武当山丹道大兴背景下,由修习内丹的武当山道士创作的作品。神像上半部分是兼具文武神特性的人形真武,展现了玄天上帝战神、司命之神、生殖之神、禳灾之神等多重神格。下半部分是龟蛇相缠的玄武形象,意在彰显“坎离交媾”的丹道内涵。这尊神像的面容、服饰与武当山大顶、五龙宫的真武神像高度相似,应该是明代真武信仰获皇权加持,在武当山丹道大兴的背景下,由武当山道士和匠人创作,供奉于圜室,供丹道修炼者参详所用。(十堰晚报 文、图/记者 罗毅)

编辑:董满

推荐阅读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