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长廊 |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与武当山有何渊源?

时间:2022-02-21 10:05 来源:十堰晚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1645403545715

虎年央视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演活了《千里江山图》。千年前的北宋,18岁的天才少年王希孟将自己创作的长幅绢画《千里江山图》,献给宋徽宗。此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鲜为人知的是,这幅长卷折射出的青绿山水世界,不仅与武当山及穿过武当山所在的汉水极其神似,而且与武当山道教提倡的“道法自然”的意境相通。

刻画的青绿山水世界神似武当汉水

一幅《千里江山图》,一舞《只此青绿》,成为2022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整台节目的爆点。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18岁的画作。画卷横1191.5厘米,纵51.5厘米,视野开阔,一展山河之美。这幅长卷最大魅力在于它的大写意。王希孟在长卷中铺排的青绿节奏感,就像舞蹈一样充满韵律。

画中青峰叠嶂,绿水隐现;舞者眉眼锋利,绛唇高髻。《只此青绿》节目中,姿势各异站立着的舞者,最终融为一片青绿色的山峦,观众轻轻一瞥间,所有的灵动都将快速打开心扉。

如果你登上武当之巅,眺望三千里汉水,拥抱八百里武当,一定会大为惊叹,这不就是活生生的《千里江山图》吗?朝天的山呈一片青绿之色,静静地诉说着道教名山的静谧之美。凭山临风,仲春的阳光把武当山染得一片葱绿。登高望远,一展千里汉水的风采,令人心胸开阔,荡气回肠。

那么,这幅长卷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呢?与武当道教名山有什么渊源?这还要从画家王希孟说起。

北宋后期,宋徽宗将绘画纳入神童制,在宰相蔡京发掘下,王希孟十多岁入宫中“画学”为生徒。

根据画中蔡京的跋文,可以看到王希孟的创作背景:“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由此可以判断,18岁的王希孟,是在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之前,创作了这卷《千里江山图》。

北宋都城汴京,距离武当山仅有500多公里。王希孟绘制此画时尚年少,这个年龄段不可能把北宋的名山大川都游历一遍。这幅画绘制的连绵的群山和浩淼的江河湖水,笔法精细,意态生动,与山水相依的武当汉水一脉相承。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武当山考古研究中心李毅主任表示:“中央电视台的《只此青绿》演活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此图写意山水,虽并未标明具体的山水方位,但青峰叠嶂,绿水隐现,这种画笔刻画出的青绿山水世界,不仅与武当山及穿过武当山所在的汉水极其神似,而且与武当山道教提倡的‘道法自然’的意境相通。寒冬已过,青绿即来。千年武当,静待君子。”

名画体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

青山绿水皆有情。殊不知,画家王希孟笔下的《千里江山图》,不乏用青绿山水来刻画道教世界,无不体现出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

《千里江山图》画用整绢一匹,画山峰起伏、江河浩淼之景,渔村野市间于其中,并描绘了众多的人物活动。蔡京的跋文虽短,却包括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等重要要素。

古人寄情山水,将所思所感倾注于笔端,并期望在自然之中培养完美的人格。山水画,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性格,凝结出丰富的语言,表达出道家所提倡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宋徽宗是著名的道君皇帝。他对道教的信奉,更是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且大兴土木,兴建宫观。此外,宋徽宗还热衷于为神仙人物加封赐号。

专家研究表明,传统青绿画,其色彩特别是画中所绘的宫阙与楼台,大多都是道教神仙世界的象征,《千里江山图》更是一幅体现宋徽宗时期政治、宗教和艺术等多重寓意的画作。

毋庸置疑,《千里江山图》表现的是道教主题的画作,而且是春天与道教洞天主题相关的场景,体现道教洞天思想。仔细端详,这幅画作蕴含诸多道教元素。长卷中,最高峰跟次高峰相差很大。最高峰下面,悬浮在空中存在一个宫殿群,体现了北宋礼制建筑的特征,其时代不容质疑;而画上的道“坛”则明确了道教主题,点名最高峰下的宫殿群是道教概念中的“紫府”,也就是传说中的道教仙人居住地。

武当山作为道教圣地被称为仙山第一。“洞”者,“通”也;“洞天”,则意谓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贯通诸山。“洞天”指地上的仙山,也就是神仙居住的名山胜地,构成了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胡盛骑认为,《千里江山图》的山形山势,时而峻峰高耸雄奇壮美,时而重峰层叠幽深繁复,时而远山如眉开阔飘渺,正是宋人郭熙《林泉高致》所述高远、深远、平远之意境。“个人觉得三远之境于人,正合道家天人合一之意。高远之于人,乃做人做事需坚毅勇猛;深远之于人,乃治学需思想深邃勃郁;平远之于人,乃待人接物需平和冲淡豁达宽容。”他说,整幅作品山水逶迤起伏跌宕,更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启示。

创作于北宋政和年间,彼时游人畅游武当

武当群山携飞瀑,汉水碧波泛绿意。烟云起伏,云蒸雾绕,此刻山水皆活。

宋徽宗尊崇道教始于政和年间。政和三年,是宋徽宗大兴道教这一年,《千里江山图》或许就是他大兴道教的一个预备。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在武当山景区古神道的仙关崖壁上,留存着一块罕见的北宋政和时期的摩崖石刻。其题刻内容为:“朱公□文伯嘉,政和乙未仲春廿四日游”(注:□为风化辨认不清的字)。

政和乙未,即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也就是说,在宋徽宗赐给蔡京《千里江山图》两年后的农历二月廿四,选择寄情山水、畅游武当山的几位游人在仙关崖壁上留下了摩崖石刻。

海拔500米的紫霄宫,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宣和,是宋徽宗使用的第六个年号,使用时间为1119年至1125年。宣和年间,武当山成为帝王们的希望所在,宋徽宗敕建太玄紫霄宫。

元朝《武当福地总真集》记载:“紫霄宫,神仙炼性修心之所,国家祈福之庭,宋宣和中创建,其敕额文据”“介乎宋金之间百年之中,三罹劫火”。宋金百年之战,几乎毁灭了当时武当山所有的古建筑。

我们现在看到的紫霄宫,是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清朝嘉庆年间又大修的道教建筑。

尽管宋朝的道教建筑遗存,在武当山已无法找到实例,但是明朝永乐皇帝敕造的紫金城,成为武当山规制最高的道教建筑,其入口处亦保存了“洞天”的模式——穿过狭窄的暗道之后,才别有洞天。

今天,从空中俯瞰紫霄宫,一条笔直的中轴线贯穿始终,恰好吻合了“皇权中轴”的指导思想。

立春时节,万物起始,一切更生;只此青绿,千年之约,等你来朝。“通过画卷的意境、表现的实物、创作的时间,以及画家生活的年代和环境,名画《千里江山图》与实景武当山对比,有理有据,让人展开无限遐想。”武当山特区文物宗教局总工程师任鹏飞表示,希望更多的游客深入武当山,寻找他们心中的“千里江山图”。(十堰晚报 文、图/ 记者 朱江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