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推进区域发展布局|布局区域发展 我们今年要这样干!

时间:2022-02-07 20:46 来源:湖北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新年上班第一天,湖北召开了深入实施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提出要找准工作切入口和着力点,加快形成“强核、壮圈、带群、兴县”多点支撑、多极发力的发展格局,引发各地各部门的强烈反响。

刚刚过去的2021年,湖北形成了以武汉一个近2万亿元、襄阳宜昌两个超5000亿元的三个龙头城市的引领带动格局。进入2022年,武汉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要挑大梁、当先锋、打头阵,发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及其对湖北全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每季度组织联合招商,加快建设14个产业合作园区,做实圈域产业垂直分工,支持武汉龙头企业向省内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布局产业园。”

武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劲超:“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在科技成果的转换方面,要研发在武汉,转换在城市圈,要配套在武汉,产业链在城市圈,要融资在武汉,投资在城市圈,为全年冲刺2万亿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快两翼驱动,襄阳和宜昌要锚定非省会龙头城市的目标,做实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位置,成为全国非省会城市群的重要增长极,成为支撑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南北列阵。

湖北省副省长、宜昌市委书记王立:“加快宜荆荆恩城市群48个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抢抓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四地联手深度挖掘长江文化、屈原文化、三国文化等资源。”

省政协副主席、襄阳市委书记马旭明:“夯牢中心城市责任,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要求,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六大产业集群。”

全域协同,会议提出,要建设若干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实现县域经济的突破性发展。

黄冈市委书记张家胜“坚持产业转移精准化,配套服务集成化,统筹推进黄冈高新区与东湖高新区对接,团风县与长江新城对接,临空经济区与花湖机场对接。”

荆州市委书记吴锦:“推动708个亿元以上项目尽快形成实物量、工程量,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省级区域创新应用中心。”

十堰市委书记胡亚波:“搭建亲清企业服务平台,实施‘个转企、小进规、规做强’成长计划,确保新增市场主体8万家。”

天门市委书记易先荣:“我们聚焦百强目标要求,对标找差,补短强弱,制定《2022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将全力抓好157个工业经济增长点,预计新增产值150亿元。”

恩施州恩施市委书记苏勇:“做大做强恩施玉露茶、恩施硒土豆等特色农产品,从卖资源、卖原材料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变,打造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孝感市副市长、汉川市委书记黄建军:“大力实施城乡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确保3年内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全国百强位次前进10位。”

襄阳市谷城县委书记黄克立:“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牛鼻子’,重点抓好吉利谷城‘硅谷’,骆驼集团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武钢资源集团钛铁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等重点项目落实落地。”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朱汉桥:“按照三年打通断头路、瓶颈路的要求,做成任务清单,实现清单和进度清单,使整个工程推进落实、落细、落地。”

湖北省经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郭涛:“加紧推进制造业‘十四五’的高质量发展规划,通过我们已经绘就的产业圈地图,实现产业的合理分工,推动产业同链发展。”

湖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章新平:“积极争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在全省的转化落地,推动湖北科技工作‘再续精彩’。”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徐嵬毅 冯志强 谢珍 秦振华 邓斌 甘泉 温少海 陈赟 罗峰 张雪晶 宋杰 程德明 赵龙文 陈凯歌 宜昌台 恩施台 天门台 汉川台 黄冈台 襄阳台)

编辑:陆兴敏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