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中秋也狂欢,还比我们会玩多了!

时间:2023-09-26 17:04 来源:今日房县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在举办各种活动以示庆祝的同时,人们也把相关节俗过得有滋有味。古代中秋节会举行祭祀仪式祈福,各地具体节俗也并不相同。宋代有拜月习俗,男子希望科举有好功名,女子则祈求拥有美丽容颜。此外还有吃新米饭、未来女婿上门送礼提亲等习俗。

女子拜月求美颜

中秋节的习俗形成时间并不算晚。据公开资料显示,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待到宋代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当时中秋夜堪称“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游人达旦不绝。

宋代有拜月习俗。拜月仪式于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人们在家或户外设月神牌位,摆上供品如瓜果、月饼等,然后叩拜,祈求月神给予福佑。男女拜月各有不同需求:男子希望科举有好功名,女子则祈求拥有美丽容颜。随着时代演进,明清以后才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围绕中秋拜月、赏月,各地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性民俗。如拜兔爷、赏兔爷是北京地区特有民俗,兔爷的尺寸不同,一般是武生打扮,十分有趣。

各地其他较为典型的民俗则有拜月姑、走月亮、唱月亮等,还有烧宝塔灯、放孔明灯、偷月亮菜之类的活动。此时民间未来的女婿还会上门送礼提亲。中秋节节俗南北地区差异不大,只是略有细微区分。在娱乐方面,北方偏重亲人团聚,南方则户外活动较多。

民间流行吃新米饭

中国饮食文化昌盛,在重大节日中,饮食亦十分讲究。具体到中秋节,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月饼。据悉,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同样起源于月神祭祀的需要。

宋代以来,月饼逐渐在民间风行,关于月饼的文字较早出现在北宋苏东坡的诗句中:“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至明代《西湖游览志会》方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这类描述到清代以后逐渐增多,所记载的月饼制作方式也逐步完善。

中秋恰逢秋收,新谷登场瓜果丰收,新酒同时上市,所以中秋饮食丰富。除吃月饼外,人们还会在中秋当天团圆饮酒、吃新米饭,南京则有桂花鸭等吃食。

在千百年的发展流传中,中国的中秋文化逐步向外传播,周边不少国家受到影响。在韩国,中秋又名“秋夕”,人们会吃圆形松饼,松饼颜色各异,十分精美。日本人在赏月时则会吃江米团子,并称之为“月见团子”。

古代中秋怎样休假

中秋节起源于汉代,到唐被定为全国性的节日,要放专门的中秋假,一般是玩3天。此后,在漫长的岁月里演变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唐开元年间的《唐六典》中记载,八月十五有三天假期。

当然,说到古人的休假,多指古代官员的休假。士农工商是没有专人给他们放假的,虽然到宋朝,有些假日是全国皆休,但毕竟是少数。

从古至今,中国各朝官吏的节假日制度很不相同,名目和天数自然也不完全一致。汉代以前,官吏的休假往往跟节令和时令庆贺活动有关,大型祭祀日即为官吏的休假之时,这时几乎所有人都要参与祭祀事务,饮食宴乐,官府也不办公。到汉代,官吏的休假制度走上正轨,特殊节日也可休假,当时,每年的夏至和冬至都有固定天数的假期。

唐代官员休假时间种类比汉时要多,对不同节日放假天数的规定也要细致许多。今人乐道的元宵、清明、端午、七夕、重阳节都有假,中秋节可以休假三天。

在宋代,公共休假制度的体系设置和休假规定,可谓在中国的休假史上“登峰造极”。宋人庞元英所著 《文昌杂录》里提到,宋代的节假日一年有76天,但在 《文昌杂录》所录的节日里面,并无中秋放假的记载。到南宋宋宁宗时,法典 《庆元条法事类》 “假宁格”规定,中秋有一天假。

元代立朝之后,节假日被大幅删减,元世祖1264年颁布公假规定,全年总共有16天节假日,但中秋并不在其中。明代的公假进一步紧缩,大部分传统节假日都被取消,清代延续明代的休假制度,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也无专门休假安排。

编辑:陆兴敏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