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愁滋味,家庭该重视——十堰市中医医院精神疾病专家易天军谈儿童青少年抑郁

时间:2021-09-30 08:36 来源:十堰周刊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报头

作者  郑旭宴  郑石

“真不知道怎么办了,孩子‘赖’在家里,怎么劝怎么骂都不愿意上学,不爱交流还乱发脾气……”近日,在市中医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室,提起女儿晓月的现状,李女士几度哽咽,而此时的晓月就坐在母亲身旁,低头看着双手,面无表情。

“情绪低落、心烦、无欲望、厌学,这些都是抑郁症的常见表现。”十堰市中医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妇女儿童病区主任易天军介绍,随着秋意渐浓,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也迎来高发期,而在这些易患病人群中,儿童青少年群体已呈现成倍增长趋势,儿童青少年抑郁问题不容小觑。

内外交困,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常言道,少年不识愁滋味,那究竟是什么让这些原本应是天真无邪的孩子变得郁郁寡欢?

易天军主任介绍,儿童青少年抑郁与家庭、社会和青少年自身都息息相关,其中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占据“首位”。

儿童青少年抑郁,看似是孩子的精神问题,实则折射的是家庭问题。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残缺的家庭、不和谐的家庭、低文化素养的家庭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然而,孩子出现抑郁情绪,我们也应当看到其中好的一面。易天军主任强调,抑郁的情绪也意味着“想得多”,“想得多”说明了孩子善于思考,学习能力强,对外界事物有自己的评判标准。这一时期,如果家庭社会加以正确引导,孩子的这一特性便会往正面的方向发展,最终对孩子的成长会成为一种帮助,否则孩子便会失去对正确事物的判断能力,从而对现实社会产生困惑,长此以往便成了心理问题。

寻根溯源,鼓励每一位“心病”患者

11岁的女孩悠悠曾因无故翘课、逃学而让家长焦虑万分,父母的批评、管教甚至让她出现了多次离家出走和自伤的行为。意识到女儿可能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悠悠父母便带她来到市中医医院精神卫生中心进行专业咨询。

“当我跟这个孩子交谈时,她的思想和行为都表现出超乎自身年龄的状态,她说特别想当模特,穿着打扮也很成人化。”易天军介绍,悠悠不仅思想行为表现成熟,她的智商也超出同龄孩子,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她很容易接受,在学校里因为行为举止另类她总受到同学排斥,与同学交往困难,随之产生了厌学情绪,加之家里人也不理解,以至最后做出自伤的行为。

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寻根溯源”,“心药医心病”。易天军主任说,医生首先要做的是与每一位患者产生共情,认真倾听,做好心灵“树洞”,从而找到问题根源,然后对症下药地进行心理疏导。

经过耐心沟通,易天军得知,悠悠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父母常年异地分居,缺少陪伴,加上自身的穿着喜好得不到家人、同学的理解,导致郁闷与排斥的情绪加剧,促使她故意用消极、极端的方式去对抗。为解悠悠的“心病”,易天军首先认可她的优点,肯定她的穿衣品位,称赞她的学习能力强,给孩子树立信心,同时也积极地与家长沟通交流,让父母懂得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学会如何正确与孩子沟通交流。

经过4周的治疗,悠悠的抑郁情绪完全消失,变得乐观开朗。在之后的回访中,悠悠不仅重返了校园,学习成绩也有了极大提高,与同学相处十分融洽,家长对此十分感激。

针对不同的致病原因和病情程度,市中医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妇女儿童病区主要从心理疏导、行为习惯干预和药物治疗几方面入手,发挥中医特色,配合中药、针灸、穴位敷贴等治疗手段为患者疏肝理气、养心安神,循序渐进地帮助心理疾病患者走出阴霾,恢复健康。

任重道远,心理疾病需更多关注

“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并非是偶然性爆发,而是日积月累导致的不良后果。”易天军介绍,作为家长,可以从身体、心理、行为三方面观察,看孩子是否出现睡眠差、头晕、乏力等身体问题,或是情绪低落、焦虑、心烦等心理问题,甚至是自伤、自残等极端行为。一旦出现这些不良反应,家长就应警惕起来,及时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

易天军强调,针对青少年抑郁问题,家长、学校、社会都应承担起相应责任,一方面要营造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形成健全的三观,另一方面要加大青少年抑郁的宣教,让孩子自身及社会各界,都能够对此形成正确的认识。多年来,市中医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妇女儿童病区始终坚持科学普及,通过发放传单、网上宣讲等方式,帮助更多青少年及其家庭认识并重视精神健康的意义,从而不断提高生活学习品质和身心健康水平。

编辑:吕大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