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靳东骗局的背后——中老年女性群体更需要精神关爱

时间:2021-08-28 12:28 来源:十堰晚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有人冒充演员靳东诈骗”“网上认识的爱人,要我给他汇钱”……今年8月,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接到10起类似报警,被骗对象均为55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且大多数是离异或者单身。

这几年为什么情感类诈骗层出不穷?为何受骗对象多为中老年女性,而且有些人在经过周围人劝解后,仍然坚信对方,执意汇款受骗?社会学家表示,这类受骗对象有一个共同特点——强烈的情感需求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其实,她们需要的不是假靳东,而是爱和陪伴。

接连上演“演员靳东”诈骗案

8月12日,家住五堰的市民陈某来到柳林社区警务室求助。原来他的亲戚方某最近在视频软件上认识了“演员靳东”,准备给对方汇款10万元帮助其治病。在民警的耐心劝说下,方某意识到自己受骗了,主动放弃了汇款。

就在几天前,五堰一银行内,一名60岁的女护工告诉柜台营业员,她想要汇款给网恋对象“靳东”,帮助对方度过生意危机。营业员感觉蹊跷,赶紧联系民警,大家一起劝说,这名女子总算打消了汇款的念头。谁知一天后,她又被“爱人靳东”说服,通过银行自助设备向对方账号转了两万余元,幸亏银行工作人员发现。大家再次劝说她,并利用“转账默认24小时到账”的规则将汇款追回。

据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介绍,这几年情感投资类诈骗案件屡见不鲜,仅今年8月以来,他们就接到10起类似的报警,被骗对象均为55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且大多数是离异或者单身。

网上邂逅的“渣男”实为诈骗团伙

“面对爱情,每个人都有追求的权利,但也要有识别的能力。”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的反诈专家介绍,这种通过网络,打着交友名义,假冒“高富帅”,与受害人培养感情并获取信任,再诱惑受害者投资、汇款从而实施敛财的情感投资类诈骗,被称为“杀猪盘”。

“骗子把受害人叫‘猪’,交友软件、短视频APP等平台是‘猪槽’,聊天剧本是‘猪饲料’,所谓的恋爱过程就是‘养猪’,最终的诈骗是‘杀猪’。它套着爱情的外衣,用虚假故事、甜言蜜语引诱受害人上当,除了欺骗感情,更会让受害人倾家荡产。”反诈专家说。

骗子的手法日新月异,从最早的“哭惨”引诱受害人汇款,到后来的“一起赚钱”哄骗受害人参与网贷、赌博、投资,再到现在的鼓动受害人在视频直播时,不断刷价值不菲的虚拟礼物等,进行“情感投资”,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钱。

在这场风花雪月中,不少受害人上当之后,还以为自己是遇人不淑,碰到了“渣男”,损失了钱财,但其实遇到的是有组织、有套路、有手段的电信网络诈骗。

他们需要的不是假靳东,而是爱和陪伴

有数据显示,50岁以上的互联网用户超过1亿,近四成人会使用短视频平台,也就是说至少4000万中老年人刷过短视频。相关研究表明,老年人有较长的反应过程和较弱的整合促进能力,以及对视听觉刺激进行反应时,颞上回脑区的振幅弱于年轻人。

湖北医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相关社会学家介绍,在发展心理学中,有一种理论叫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该理论指出,对于老年人来说,未来的时间是有限的,及时行乐、满足当下的积极情绪,是他们做决定的首要考虑因素。他们更多地偏向情感相关的导向,对于亲情、朋友、人际关系及身体健康投入了更高的关注。

但子女工作太忙,无暇交流,老年人就逐渐活成一座“孤岛”。那些不被家人、老伴看到的情感需求,就这样寄托在拙劣的“明星”短视频上。

其实新型诈骗方式的本质,与那些一口一个“爸妈”卖保健品的行骗者如出一辙,骗子看准的就是老年人“情感需求不满足”的心理。他们嘘寒问暖、忙前忙后,与老年人建立情感的联系,接着给一些小恩小惠,最后把他们诱入精心设计的骗局,完成“收割”。

有些老年人察觉到了些许异常,却难以抵御热情的笑脸,和一句句窝心的关切。即便他们意识到自己上当了,骗子提供的积极情绪都会让他们不愿放手,从而越陷越深。

这些被骗的老人,他们的情感、精神世界往往是空虚的。他们需要的不是假靳东,而是爱和陪伴。

用心理干预喊醒“梦中人”

在十堰接到的10起诈骗报警案件中,可以看出假靳东非常了解中老年妇女的情感软肋,无论是头像背景的配色,还是对“姐姐”们的喊话;无论是每日对“姐姐”的体贴,还是对这一代辛劳的妇女真善美品质的“懂得”,字字句句都戳中了这些“姐姐”们的心,让她们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得到了久违的认可,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爱”。

社会学家表示,当这些个案发生时,请不要一味地指责上当受骗的老人。从好的方面来看,能看到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不断提升,老年人在自己的晚年生活中,有追求自己精神层面、追求梦想的需求,在追求的过程中,绽放出自己的“第二春”。

但问题的关键是,老年人在追求新的生活方式、规划晚年生活新目标时,应该掌握好度。“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如何认识到哪些信息可信、哪些不可信,对老年群体来说,有一定难度。老年人产生疑惑或误信也是正常的。”社会学家说。

社会学家表示,不断更新的诈骗手段让人防不胜防,老人首先应加强防范。如果问题发生了,自己无法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不妨向周边的亲朋好友求助。倘若还是没办法解决问题,希望社区、社会资源能及时介入,比如社区通过心理志愿者结对、专业工作者疏导等,及早进行心理干预,喊醒“梦中人”。

一旦出现老人受骗上当,千万不要去堵,让老人产生排斥心理。“屏蔽”所有信息只会导致老人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甚至和社会脱节,发生极端事例。各方要学会疏导,找到老人心理症结和解决方法。(十堰晚报 记者 季栋)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