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前行“金山”亮——房县践行绿色发展新启示

时间:2021-06-10 19:08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特约记者 王超亿)“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俯瞰房州大地,一幅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画卷徐徐铺展。

2_副本4

“种”与“养”:生态农业畅通农业循环

眼下快到夏收的关键时期。在十堰房县城关镇三海村,农场主陈运林正在给承包的160亩水稻施用沼肥。“这些沼肥都是畜禽粪便直接通到地头的,价格便宜,肥力也足。”陈运林说。

2015年,陈运林回村创业,十堰房具运林种植养殖家庭农场正式成立。家庭农场以每亩年租金400元,流转了59户农民200余亩耕地,其中160余亩种植优质水稻,50余亩种植瓜果。养殖蜂50箱,用于果园授粉。在发展种植产业,同时,重点引入养鸡、养蜂产业。养鸡、产出的粪污怎么办?“种养加零距离一体化”产业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沼循环生态农业模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点、绿色防控示范区10个,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有机肥资源利用率达93.51%。将养殖废弃物处理后,变成沼液、沼肥提供给种植基地使用,确保了粪污“零排放”和“全消纳”,为生产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及果蔬茶等经济作物提供优质的有机肥。

11_副本

“量”与“质”:市场需求倒逼茶业标准化生产

“真是稀奇啊,茶园里都跑起了小火车!”十堰房县姚坪乡虎尾沟村茶农金尽国感叹道。

连日来,在十堰房县姚坪乡虎尾沟村茶园,一辆轨道运输“小火车”来回穿梭,把茶农刚采的鲜茶运输下山。

近年来,房县姚坪乡大力推进“茶文旅”融合发展,新建茶园2万亩,其中虎尾沟村1500多亩。茶园建在山上,为节省成本,姚坪乡在虎尾沟村铺设4条长800多米的轨道,投入山地单轨运输车,一次载重可达500公斤,既能运输鲜叶下山,又能运送有机肥上山,让茶园生产从肩扛背驮变为机械化作业,极大提高了产业效益。

“轨道运输车占地空间小,作业范围大、效率高。以前请人工搬运20吨有机肥,费用要1万多元,至少一个星期才能搬完。现在用这个轨道运输车,两天就运送完了,减轻了茶农负担,降低了生产成本。”茶园负责人杜可配说。

下一步,十堰房县姚坪乡将突出茶叶生产全产业链机械化发展,在其他5个村建设茶园轨道约8000米,大力推进茶叶生产关键环节“机器换人”,促进茶叶产业提质增效、茶农持续增收。

微信图片_20210610190151

“养”与“护”:远谋近施织密人居环境保护网

走进十堰房县化龙堰镇高桥村,错落有致的屋舍映入眼帘,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家家户户,路面干净整洁,小河清澈见底,村民们在家门口悠闲地聊着天,好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

之前的高桥村,却是另一番景象。“以前我们村子里面的垃圾池很少,而且离村子很远,所以大家都嫌麻烦,经常随手把生活垃圾丢在路边或倒在河道内。”说起过去的情况,高桥村2组村民何国伟深有感触,“路边、河道很脏,让人很不舒服。”

2018年,十堰房县借助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契机,“养”“护”结合,切实解决“脏乱差”突出问题,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农村新貌。

截至目前,全县281个村实现常态化保洁,累计清理村内水塘350口,渠沟1900公里,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1万吨。拆除乱搭乱建和废旧房屋19161处,废旧广告牌2500个。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200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份,张贴宣传标语950条,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6万余人次。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