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这个小区有百位高寿老人 一起来听听他们的长寿秘诀

时间:2021-06-05 17:36 来源:十堰晚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9

多年的同事、朋友、邻居关系,早让他们亲如一家。

“您吃了吗?”“吃过了,咱一起走,买菜去!”“孙子要娶媳妇了,大家帮忙参谋参谋,我送点什么合适呢?”“还是老刘做的包子馅儿大好吃,改天多做几个,我还想吃”……6月2日,记者慕名来到远近闻名的长寿小区——红卫街办袁家沟社区桥头小区。这里的居民多是东风公司21厂职工,相互熟识。记者看到,小区内的凉亭里,10多位老人正在纳凉、聊天,多年的同事、朋友、邻居关系,早让他们亲如一家。

每天读书看新闻,九旬夫妇生活俭朴内心丰盈

袁家沟社区共有170余名80岁以上的高寿老人,其中桥头小区达100人。在桥头小区居住的高寿老人中,90岁高寿的谈卜麟和87岁的宣秋英,是一对有口皆碑的幸福伉俪。上世纪七十年代,为支持三线建设,两口子从长春一汽义无反顾地一起来到十堰二汽,共同谱写人生新篇章。

当日,记者来到二老的家,只见屋内陈设简单,沙发家具都是用了很多年的款式,但房内各处摆放的大量书籍非常醒目,可见二老生活简朴、内心丰盈。

“我们每天上午都打开电脑看新闻,最喜欢看《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网页上的新闻。”两人是高级知识分子,以前都在厂里担任干部职务,退休后也一直非常关注时政、国内外大事,看新闻是两人每日的必修课。记者现场看到,谈卜麟眼不花、耳不聋,操作鼠标游刃有余。两人看到有热点的新闻,还一起交流探讨想法,画面温馨和谐。

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两人在生活上非常随意,饮食清淡、少油少盐,所以身材都比较清瘦。宣秋英告诉记者,以前两人每天还出去散步,但因住在4楼,现在年纪大了上下楼有点累,两人就在家里跟着电脑上播放的视频,每天下午固定时间做拍手操,也能起到健身作用。

各有各的乐趣,这样的退休生活令人羡慕

“哟,名人啊!记者采访呢?”今年86岁的宋满江天庭饱满、面色红润,说话中气十足。只见他右手盘的一对文玩核桃,油光华润。记者见状有感而发:“这东西有意思,都有点包浆了,您还挺会玩儿!”宋满江立马乐了:“我这儿还有更好玩儿的,给你看把手枪!”说罢便掏出一个枪形皮套。记者吓一跳,他却哈哈大笑,弹开皮套,一把太极剑出鞘,并步点剑、独立反刺、仆步横扫……宋满江现场舞了一段,一招一式,像模像样!会玩、风趣,老顽童的感觉有没有?

精彩表演博得满堂彩,在旁观摩的83岁的刘克富怀抱一只宠物狗,大声叫好。他不仅养狗,而且花鸟鱼虫都养。他老伴儿是今年80岁的王再娣,玩旱船、扇子舞,样样不在话下。两人于1971年从武汉来到十堰,退休生活也是丰富多彩、非常充实。

凉亭内欢声笑语不断,一位穿着高跟鞋、大长裙,脖颈上戴有白色珍珠项链的优雅知性奶奶,下楼买菜经过凉亭时,和大家熟络地打招呼。84岁的李万凤曾在文工团工作,从一汽到二汽后,在学校上班。“奶奶,您可真好看!”记者上前说道。“儿孙大了,过得都挺好,他们对我也好,所以我每天心情好,自然就好看啊!”李万凤笑着说。只见她气质温婉如玉,举手投足皆是风情。

社区贴心服务,他们是邻居更像家人

记者采访发现,考虑到和孩子生活习惯不同,这些老人大都是老两口自己居住。不过,因年纪大了,有些事情老人力所不能及。为此,社区非常重视,考虑细致,服务周到。上周,袁家沟社区为情况特殊老人申请的可移动坐便椅购置到位,通知大家领取。了解到家住桥头小区10号楼、87岁老人刘鹏的孩子在外地出差,社区书记许彩霞将坐便椅送上门并帮忙安装好,老人感动不已。他的孩子出差回来后,还特意送了一封感谢信到社区。

同时,袁家沟社区党委桥头小区党支部几名七八十岁的老党员积极发挥作用,主动服务有需要的老人。不久前,小区一位老同志瘫痪,李纪兰、赵福全、张传忠和李金国等几名70多岁的老党员了解到情况后,立即行动,主动帮扶,为老人解忧,整个小区呈现出一片和谐景象。

记者手记

每个人都会老,不管什么年纪,心态最重要!记者采访发现,长寿老人多性格开朗、饮食清淡、注意锻炼,不管是读书看报,还是侍弄花鸟鱼虫,他们总有自己的爱好,所以不觉空虚。同时,保持心情愉悦也很重要。

居住在桥头小区的老人,多从东风公司退休,经济独立,兴趣广泛,“儿孙自有儿孙福”的思想在他们心中非常普遍,过好自己的日子,便是给儿孙减少负担,同时他们也不会去干涉儿孙的生活。相互尊重和理解的亲情关系,也许才是最和谐的相处之道,自然有助于健康长寿。 (十堰晚报 记者 张婧 通讯员 黄惠)

编辑:王聪骢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