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的讲话,让南水北调“水源地”的十堰人民备受鼓舞。即日起,秦楚网围绕一库水的担当、移民安置、生态环境保护、节水治污、对口协作、平稳“送”水等方面推出系列报道,讲述十堰市作为核心水源区,持之以恒开展水源区生态保护,把建生态与抓发展、保水质和奔小康紧密结合的故事,敬请读者关注。
东部新区工业污水处理厂,是十堰第一座高标准、集中式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100多家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每天可处理污水1500吨。
■秦楚网-十堰头条 记者 朱江
南水北调1432公里的供水线,是一条生命线,润泽豫冀津京。过去,沿途有的地方“自来水能腌咸菜”,有的“泡茶没有茶味儿”。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乘船考察丹江口水库时,他的目光望向烟波浩渺的水、望向林木葱郁的山。如今,清澈甘甜的引江水替代了北方某些地区的苦咸水、高氟水。习近平总书记欣喜地打了个比方:“窝窝头换馒头了。”水质是否达标,是衡量调水输水的硬杠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节水治污,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
治标又治本 碧水润民心
实施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经验,在恢弘而丰富的实践中,一点点积累、一次次完善。总书记将其概括为六方面经验: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尊重客观规律,规划统筹引领,重视节水治污,精确精准调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
先节水后调水。对水源地十堰来说,水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实现高效用水,我市先后建立阶梯水价、达标排水和循环用水规章制度,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万多亩,编制完成十堰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积极推进房县、竹溪两地县域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为提高城市居民节水意识,我市于2019年启动国家级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大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倡导随手关水、短时淋浴、小件手洗等节约用水意识。与此同时,市城管执法委还向十堰市民发出倡议,水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请大家倍加珍惜,养成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好习惯。
先治污后通水。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之前,丹江口水库上游有5条入库河流水质不达标。治理“五河”火烧眉毛,势在必行!于是,治污工作队的队员们穿着胶鞋、手持铁钩,哪儿有臭味就往哪儿钻!倒红墨水,撒泡沫屑,只为查清污水来源。污染“病根”找到,对症下药。铺设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实现截污、清污、控污……目前5条河流中,犟河、剑河、官山河水质稳定保持在II到Ⅲ类,泗河、神定河消除劣Ⅴ类,已达到IV类。
“身边的治污带来了生活实实在在的变化,老百姓的生活好了,环保意识也提高了。”十堰市环境宣传教育信息中心副主任叶相成感慨地说。
治污找痛点 实施八分法
调水不易,治污护水更不易!找到了治理污水的困点、难点、痛点,就找到了突破的方向。、
市生态环境局茅箭分局局长胡华鹏至今清楚记得治污过程中的“手术之难”:以全长3.3公里的车站沟为例,车站沟位于茅箭区,沿途5条小支沟汇入,日排水量在1.2万至1.6万吨之间。“这主要有两大治理难度,一是污水管网连续穿越城区主干路,卡口难以打开;二是沟内各种市域管线错综复杂,空间狭小,机械和作业人员无法进入作业,不能彻底实现雨污分流。”
对此,我市创造性地实施两个系统八分法,让清水殊途同归,让污水各行其道。“对污水系统中的四种污水,分别实施分离!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农业与农村污水,还有初期雨水,对这四种污水分别收集分别处理,然后让清水中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降水,还有就是工业假定净水,把它们剥离开,全部还河!”十堰“五河”治理技术负责人、十堰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畅军庆指出,除此以外,想要实现水质的改善,提高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与出水标准势在必行。
车站沟污水处理站站长李正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车站沟采用从欧盟引进的BFBR,又称立体生态处理技术,现阶段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通过我们的立体生态技术,能够把车站沟混合污水,处理成地表Ⅲ类水直接排放。”
治污成效怎么样,一库清水是最好的见证——
绿波盈盈,水光潋滟,鱼翔浅底,万鸥翔集,泛舟水库,碧海连天。迎来初夏,暖暖的阳光洒在丹江口库区,一片金光。
记者还了解到,2020年以来,十堰加大修复水生态、涵养水环境力度,全力推进禁捕退捕工作,退捕渔船处置率达到100%。据十堰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科科长张岚介绍,全市的退捕渔船是1543条,退捕渔民是3080人,全面实现了清江、清库、清船、清网四清的目标,以及无渔船、无渔网、无渔民、无捕捞作业的四无目标。如今驱车行驶在环丹江口水库公路,徜徉于汉江两岸,记者总能看到青山环绕、绿水漫流的画面。微风轻拂,清澈的库面泛起阵阵涟漪,让人沉醉。全面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水质95%达到Ⅰ类水,干线水质连续多年优于Ⅱ类标准!
我市自我加压,高标准处理工业污水。新建的东部新区综合污水处理厂综合污水处理标准提升至地表Ⅳ类,在工业污水处理领域少见。
十堰东部新区工业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集成运用多项技术成果,使得园区内所有工业废水处理及排放100%受监控、100%达标排放,为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光荣历史使命增光添彩.
坚守水源地 科技攻难关
2020年9月29日,在仔细端详最近一年来水质监测报表后,十堰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马淑平深深舒了口气:“神定河是在2019年9月6日水质出现‘拐’点,历经春夏秋冬四季考验,一年来基本保持在Ⅳ-Ⅴ类水质,已成功消除劣Ⅴ类!”今年37岁的马淑平,在环保岗位已经工作了12年。她对水质监测情况烂熟于心。水生态环境科前身是水污染防治办公室,再前身是污染防治管理科。
“神定河水质从2019年9月出现拐点以来,可以看出水质一直保持在Ⅳ到Ⅴ类之间,这说明神定河水质已经取得了新的突破,实现了阶段性达标。”喜讯传来,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刘佳难掩激动之情。
神定河旧貌换新颜的背后,是十堰8年如一日治水的艰辛付出。“国际公认的高难流域治理,是指污净比在1:5的时候,而神定河它的污净比达到1.5:1,按国际标准划分,它属于超高难流域治理。”据畅军庆介绍,将这条重度纳污河流消除劣Ⅴ类,成功破解了世界性难题。
据统计,2012年以来十堰累计投入30多亿元,大力实施截污、控污、清污、减污、治污、管污六大工程,累计整治排污口590个,完成河道清淤138公里;建成生态跌水坝16座,建设生态河道130公里;建成污水管网1200多公里,逐步使“五河”全部“消劣”。
“五河”治理好了,如何防治反弹?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在2012年探索由市政府领导担任河长基础上,2017年我市开始打造“河长制”升级版,全面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明确各级河长2811名。与此同时,我市还开展巡河净滩、我是“守井人”等环保志愿活动百余次,参与人数近万人。
大江已北去,弄潮正当时。向“南”而生的激情鼓舞振荡着十堰“守井人”。“瞧!这杯水是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发黑且有大量悬浮物;这杯水是出水,水清澈透明,已稳定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在位于茅箭区的东部新区综合污水处理厂。负责该厂建设运营的湖北山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平定,现场用量杯打出“黑白分明”的两杯水向记者对比展示。
全国工业污水处理一般执行的是行业排放标准或综合排放标准,其水质劣于一级B,但在十堰污水处理需要更高标准!“ 东部新区工业污水处理厂,是十堰第一座高标准、集中式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100多家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每天可处理1500吨污水。这个项目在十堰属首个,全国少有!”畅军庆告诉记者,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我市自我加压,高标准处理工业污水,其中新建的东部新区综合污水处理厂综合污水处理标准提升至地表Ⅳ类,在工业污水处理领域是很少见的。“如此高标准的污水处理厂,是诞生于十堰本土的一家治污企业。”据了解,湖北山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以水处理运营为核心,为客户提供从水质检测分析到工艺设计、装备制造与集成、系统调试、系统运营等全流程服务的建设运营一体化型环保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该公司成为我市首家成功上市新三板的环保科技企业。
山有多高,水有多长;向“南”而生,神采飞扬。
系列报道之三:一代人的坚守——逐“绿”前行,绘就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系列报道之二:一方人的迁徙——为调水让路,十堰每天动迁250人
系列报道之一:一库水的担当——千里水缘,永远的相守与相望
编辑:李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