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共有石窟寺和石刻61处 保护石窟石刻成当务之急

时间:2021-05-19 11:36 来源:十堰晚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1621386074229

石窟寺和石刻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书法等艺术于一身的历史 文 化瑰宝,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中华优秀传统 文 化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创新发展的历史见证。昨日是第四十五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当日上午,由市 文 化和旅游局主办,市 文 物局承办,市博物馆协办的十堰市石窟寺和石刻专项调查成果图片展在市博物馆前广场举行。活动现场展出了十堰近年来发现的石窟寺和石刻照片资料及发现过程等内容,不少市民及考古爱好者来到现场观看。

记者从市文物局了解到,截至2020年12月31日,十堰市石窟寺和石刻专项调查工作田野调查阶段任务全面完成,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据统计,截至目前为止,全市共有石窟寺和石刻61处,其中石窟寺44处,石刻17处。

从石窟石刻看历史

十堰所存石刻星罗棋布

2009年3月,武当山的大山中,时任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的袁正洪惊讶地发现了武当山内一处大型摩崖造像群。这处造像群附近杂草丛生、灌木相间,很明显这里鲜有人来。在一条清晰的路蜿蜒向上,偶有几级青石漫道,虽残破不堪,但其细节处依稀展现着当年的规模与繁华。抬头望去,山林石岩中,一尊依岩而凿的石窟像映入眼帘。据当地人所述,这里便是老君洞。

细细看去,这尊神秘的石窟像端坐窟内,面部被损,居高临下;其头颈左侧稍残,无法分辨其真容。其内依岩斫刻的这尊神秘石窟像,俨然一个“小龙门石窟”。石窟呈双拱穹,岩洞外上方还依稀题刻着“太上君”三个大字。几个大字在石壁的中上部,字迹不十分齐整,有些地方已看不大清楚,但是笔力苍劲。

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缘何开凿石窟?据多位研究武当山多年的专家指出,这尊面部被损的神秘石窟像,是刻于晚唐的释迦佛像。而这也证明了,道教圣地武当山内,其实也存在着星罗棋布的佛像。更为人惊叹的是,唐代佛像竟然出现在明代修建的武当山之前。

这处发现也再次印证了在十堰境内的多个地方,都有着不同年代、不同大小的石窟、石刻,除了印证了道、佛两教的 文 化外,这些古代石窟、石刻还印证了当地的 文 化、艺术等内容。

“字迹难辨杂草丛生”问题多

保护石窟石刻成当务之急

古代石刻是古代人类有意识的对岩石进行有意义的刻画。具体指刻着 文 字、图画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碑碣等石制品或石壁,主要包括石碑、画像石、摩崖石刻和岩画。

曾经,雕刻家们斧凿刀刻,将昔日的生活场景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竹溪“采皇木”摩崖石刻、郧西罗汉寨石窟、房县宝堂寺……

2018年10月18日上午,房县举行宝堂寺大兴500年盛典。作为十堰地区最为出名的石窟寺之一,宝堂寺如今已成为房县重要 文 旅资源之一。千年传唱风雅颂,万峰齐吟忠孝邦。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对宝堂寺的保护和维修。

今年过年后,几乎每天,市博物馆内都会有来自全市不同学校的学生,他们围聚在市博物馆内,通过展出的 文 物窥见历史、感受传承。在市博物馆内,讲解员徐荧每天便要给很多游客讲解,而每每讲解到十堰石窟石刻时,徐荧便表现地格外激动。“每每看到藏于馆内的石窟石刻时,我都会情不自禁想象,刻字、刻像的那个年代,究竟发生了什么。”

穿越几千个春秋,石窟、石刻被保存至今,尤为珍贵。本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儿,但对于徐荧来说,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发现的大多数石窟石刻附近都是杂草丛生,且很少有一块完整的石窟石刻,只能依稀从当年的字迹和周围环境中推测,却始终无法定论。为此,每当游客走进市博物馆听讲解时,徐荧都会和她的同事们为大家讲解保护石窟石刻的意义。(十堰晚报记者 周仑

编辑:董满

推荐阅读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