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伟 王乾 特约记者 刘小利 陆红林 景敏)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今年的5月9日至15日是第三十届“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节水型城市”。目前,我市的水资源状况如何?在节水方面成效如何呢?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十堰市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河流密布,有大小河流2489条,其中河长在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41条。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889毫米,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8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7.34亿立方米。十堰市多年平均入境水量297.3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出境水量379.59亿立方米;其中,汉江干流从丹江口出境水量365.91亿立方米。 从年内分配来看,每年汛期5~10月地表径流量占全年的70~80%,降雨多集中在7~9月,占全年的50%以上。
十堰市水利和湖泊局水政水资源科工作人员李慈仁介绍,十堰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资源总量较多,以过境客水为主,自产水量相对较少,具有地域分布不均、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等特征,水利调蓄设施配套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400余立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我市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理念,强化“三条红线”指标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格控制区域取用水总量。湖北省水资源公报显示,2019年十堰市人均用水量为260立方米,远远低于全省的人均用水量511立方米。2019年十堰市城镇生活人均日用水量为170升,略高于全省人均日用水量161升。为解决十堰中心城区主要水源供水管网老化造成跑冒滴漏问题,我市启动了十堰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同时,积极推进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改造,不断降低管网漏损率,截至2020年底,城区管网漏损率降至9.52%。
在农业节水方面,大力推广渠道防渗、喷灌、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等高效节水技术。截至“十三五”末,全市共建成节水灌溉面积65.35万亩,五年内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6.45万亩,新增供水能力9600万方,新增年节水能力5400万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5年的0.51提升到0.547;农业用水量从2015年的4.27亿立方米下降到3.16亿立方米,在农业产量逐年增加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用水负增长。 特别是在工业节水方面,近年来我市取得了尤为明显的成效。
相关报道:十堰市工业节水成效显著 位列全省第二
编辑:董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