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寿命最短钱币 长这个样

时间:2021-02-04 11:59 来源:十堰晚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对于中国古代的铜钱,许多市民都不陌生,很多家庭还能找出几枚。但是,说起中国寿命最短的钱币,很多人都不知道,也没见过。近日,我市收藏爱好者李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一些比较罕见的古钱币,其中就有中国寿命最短的钱币:祺祥通宝。

40年收集到近万枚铜钱

51岁的收藏爱好者李先生是郧阳区人,上小学时就对铜钱和邮票特别感兴趣。那个年代,铜钱在农村还算多见,小孩子们玩的毽子上都会绑个铜钱。邮票也多见,人们联系主要靠书信,收集邮票也很容易。“我和别的小孩不一样,我对铜钱和邮票感兴趣,还会用自己的玩具和别人交换铜钱和邮票。”李先生说。

a6c2753c22bff25901f8194eaf4a7535

李先生展示其收藏的古钱币

李先生上初三的时候,把收集到的邮票全部出手了,专门收集铜钱。每个周末,他都到十堰城区的五堰、三堰等地摆摊,从居民手里收集铜钱。或者到古玩市场淘宝,到农村农户家里收购铜钱。后来,李先生在五堰开了家古玩店,铜钱是他收藏的一个大项。“到现在我接触铜钱有40年了,收集到的铜钱有近万枚。”李先生说。

近日,记者在李先生的古玩店里看到,一个柜子里堆满了铜钱。有的铜钱放在专门的盒子里,有的则用细绳串着,散放在柜子里。

记者发现,李先生收集的很多铜钱和人们平时见到的铜钱不一样,他收集的铜钱规格要大一些,而且品质很不错,保存得很好。“收集这些铜钱很不容易,有时为了一枚铜钱,要一次又一次地登门拜访。”李先生说,为了收集一枚“咸丰重宝”异书铜钱,他等待了8年,最终把这枚铜钱拿到手。

“祺祥通宝”还未流通即销毁

e5f58df4ba2d3d5c0f36ad876cc78893

“祺祥通宝”

李先生说,他收集的铜钱中,“乾隆通宝”、“道光通宝”等很常见,许多居民家都能找出几枚。有的铜钱,很多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清代自顺治登基至宣统退位,共经历了10位皇帝。一般而言,每位皇帝在位时仅铸一个年号钱,有趣的是,清代方孔制钱却有11个年号,这多出的一个,便是“祺祥通宝”。

“祺祥通宝”是同治皇帝在位时发行的钱币,不过,随着辛酉政变的发生,“祺祥”年号只存在69天就被废除,这种钱币便停止了铸造,刚刚出炉的钱币还没来得及使用,就不得不销毁,“祺祥通宝”也就成了中国寿命最短的钱币。好在铸钱局的工匠们私自留下一些,才使得它们流传至今。

李先生就收集到一枚“祺祥通宝”。记者看到,这枚钱币为方孔制钱,铜质细腻,色泽金黄。铜钱正面文字端庄严整,铸工精湛。背面左边为满文“宝”,右边为满文“源”。

除了“祺祥通宝”,李先生还收集到一枚“皇帝通宝”。据了解,“皇帝通宝”为晚清期间天地会所铸会钱。当年,天地会所铸的铜钱有多种,包括“天朝通宝”、“皇帝通宝”、“太平通宝”、“开元通宝”、“明道通宝”、“天元通宝”等,铜钱的背后均有文字。“这样的铜钱在市面上不多见,能收集到一枚不仅要靠眼力,还要看运气。”李先生说。

对湖北铸造的铜钱情有独钟

在李先生收集的铜钱中,他最喜欢的是清朝咸丰年间湖北宝武局所铸的系列铜钱。

李先生介绍,咸丰初年,清廷政治腐败,大小官吏贪污成风,导致国库日益空虚,加上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使清廷军费大增。为了挽救财政危机,咸丰皇帝决定铸造大钱,以补财政之不足。

湖北宝武局设于雍正七年。咸丰时期,湖北宝武局除了铸造咸丰小平钱外,还铸有当十、当五十及当百诸种大钱。与其他省所铸造的铜钱相比,宝武局咸丰钱以其品种繁多、版式丰富而独具特色,其中不乏诸多珍稀品种,深受钱币爱好者青睐。

记者看到,李先生收集的咸丰宝武局钱,有当十、当五十及当百多种款式。李先生介绍,依据铸钱上满文武字写法的不同,以及其他文字和纹饰等特征,宝武局铸钱可以分为多个系列。比如“美字长武”系列,这个系列的钱币文字秀美端庄,满文武字匀称修长,且铸工规范厚重。这个系列的钱币有小平、当十、当五十、当百4种,其中当百钱存世量相对偏少。再如“月纹系列”,这个系列的钱币文字、铸造特征和“美字长武”系列基本相同,只是在钱背右上部汉字当字与满文武字之间多一月纹,故称“月纹系列”。

此外,还有“大字大武”系列、“大字细武”系列、“缶宝断武”系列等铜钱。另外,咸丰铜钱中还新发现了一个“异书长武”系列:宝武局咸丰当十钱中,有一种文字十分特殊的钱币,其正面“咸丰重宝”4字与其他版式系列截然不同;背面“当十”两字近似“大字大武”系列文字,但满文“武”字却接近“美字长武”系列“武”字,但更长,故称“异书长武”系列。

李先生说,这些年他收集到的咸丰宝武局铜钱有200多枚,版式也很丰富。“宝武局钱是湖北铸造的,见证了湖北变革和发展的历史。作为湖北人,我希望以后能收集到更多的湖北产铜钱。”(文/记者 罗毅 图/记者 刘成臣)

编辑:喻晨曦

推荐阅读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