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长校宏波:“陪伴他们,成就自己”

时间:2021-01-15 11:01 来源: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2021-2-专题陈3

□本报记者 夏伟

1月10日,星期日,校宏波忙完工作,回家匆匆吃了口饭,又赶到小区物业办公室。入冬后疫情防控形势再次紧张起来,他想组织起小区疫情防控突击队。

校宏波是郧阳中学老师,也是东正国际小区14号楼楼栋长。生活在这栋以陪读家庭为主的陪读楼,他见证了许多家长和孩子的成长。

守护陪读楼

校宏波的家是一套50平米的两居室,室内摆满了7岁的儿子学习的书籍。“儿子爱读书,很大程度上是受周围环境影响。”校宏波说。

陪读楼总是表现出紧张积极的学习气氛。每天上下学时间,楼梯道里总能看到抱着书本等电梯的孩子,出了电梯,孩子们一路小跑冲向学校。校宏波喜欢这种氛围,“看着孩子们朝气蓬勃,学习劲头十足,感觉自己也年轻了许多。”

一年前,在这里陪读的家庭各自过着各自的生活,早上送孩子上学,晚上接孩子放学,“彼此之间几乎没有联系。”校宏波说,每个家长一门心思放在孩子的学习上,与邻居保持着敬而远之的疏离。

刘金华是高三学生家长,他和孩子在这里已经住了两年半。两年半时间里,他每天早上给孩子做完早饭,然后赶去上班,晚上九点半左右做好饭,等着孩子回家。“早出晚归,基本上不与邻居交流。” 

2020年初的疫情期间,校宏波主动当起了陪读楼的楼栋长。他建起微信群,每天在群里组织大家统一规范作息提供教育咨询,分享学习心得。渐渐地,家长之间建立起了友谊,沟通多了起来。为了讨个好兆头,家长们交流的时候,总会把陪读楼叫作“状元楼”。

平日里,校宏波会在群里与家长们交流孩子们在学校的信息,分科要选班了,学校又开展大型活动了。他会以微信直播的方式将孩子们在学校的身影呈现给家长们。

校宏波的工作琐碎而繁杂,他只能在学校工作之余,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完成。“做的事都很小,小到不值一提。”校宏波说,他甚至记不起一个他认为值得讲述的故事。

但陪读楼的租客们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对校宏波的付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通过微信群,刘金华知道楼上楼下的邻居分别是谁,也认识了孩子班上在这里租房的家长。

 家长孙涛对校宏波很是感激,他说,能在群里看到自家孩子的照片、视频,看到他们在学校的状态,本身就令人激动。校长陪餐,主题班会,升旗仪式,课间操,学校里的点点滴滴都通过微信群传递出来。

一位毕业多年的郧阳中学学生如此评价校宏波:热忱、积极、为人和善,总是能与学生打成一片。

“帮助他们,我有成就感”

1月10日,校宏波在微信群发出“集结号”:请下沉陪读楼的党员干部主动担负起春节前的疫情防控摸排任务,确保陪读楼安全有秩序。

2020年4月份,疫情形势好转以后,校宏波将微信群细分为高一到高三三个家长群,总共有八百多人。

校宏波每天要看六七个小时的手机,几个微信群里不停地弹出消息,有人在群里求助,怎样缓解孩子的焦虑,以及居民的投诉,暖气问题,维修问题,安全问题,家长们关心的热点问题。

高考学生的压力,家长们的情绪焦虑,也是校宏波所担忧的。他联系了学校三名心理老师,随时解答学生和家长们遇到的心理问题。“怎样去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家庭教育从哪儿入手,如何正确的关注孩子,如何缓解焦虑,排解压力。”

校宏波七岁的儿子会问他,为什么那些大哥哥大姐姐每天都跑着上学,他们为什么在楼梯间里还抱着书本。校宏波意识到,陪读楼里的点点滴滴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子。

几年前,他曾在小区其他楼栋租了一套120平米的房子,住了不到半年,儿子就吵着要回家住。儿子告诉他,那里的孩子不爱学习,他更喜欢陪读楼。

陪读楼的家庭一般都会在这里租住三年,每年八九月份,楼栋里有人搬走,有人搬来。校宏波已经在这里住了九年,见证了一批又一批的高三学子在这里努力拼搏的日子。“每天跟着孩子们一起上下学,看着他们在路上奔跑,在楼道里读书。”校宏波对这栋楼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在陪读楼生活的九年,校宏波几乎没有看到过租客们有过口角,所有人都“克制,忍让,一切为了孩子”。他们会在上下学时间自觉让出电梯,会热情分享自己获取的教育资讯。

新租客赵玉华刚搬进陪读楼三个月,他很喜欢这里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关于孩子学习上的事,只要他在群里发出信息,立马有人回应。

赵玉华并没有见过校宏波,尽管他们生活在同一层楼。赵玉华只知道,微信群群主是学校老师,热情,积极,每天都在为孩子们操心忙碌。

几年里,校宏波先是被推举为陪读楼单元长,后来又做了楼栋长,再后来成为小区总楼栋长。几个月前,他又被小区党支部推选为书记。“工作之外,以陪读楼为中心,多多少少能给陪读家庭带来一些帮助,很有成就感。”校宏波说,他时常觉得自己被某股力量推着往前走,“越走越有力量,越走越有劲。”


编辑:陈小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