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产牧业 > 农业用具 >甘肃大田智慧灌溉设备

甘肃大田智慧灌溉设备

作者:197k8k 时间:2024-04-27 23:56:26

甘肃大田智慧灌溉设备,智能温室控制主机是专门针对北方日光温室研发设计,通过控制系统自动进行管控,控制系统可以对大棚的卷帘机(大棚棉被)、上风口、下风口进行远程手机控制,对上风口根据温度进行自动控制,并显示开启状态以及开启的进度等;实时检测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信息,并设置超限报警装置,大棚状态及检测结果可通过手机APP实施查看并远程控制,智慧农业云平台远程查看等功能。

2023年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 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超3500万亩此外,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2023年实施的581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目前已进入扫尾阶段,建成后共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超过3500万亩,将在今年春灌中发挥效益。

灌水均匀性差,水量浪费较大。但随着水资源短缺与需水量逐年增加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大水漫灌正逐渐被注重灌水的现代节水灌溉模式所取代。不仅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缓解地下水开采过量、地壳下沉的严峻局面,同样重要的是,能够通过与施肥的有机结合,改善农作物、果树等的生长条件,提高单产和果实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农业灌溉微喷是利用折射、旋转或辐射式微型喷头将水喷洒到作物枝叶等区域的灌水形式,属于微灌范畴。另外,还可以借助部分微喷头的雾化功能,用于扦插育苗、饲养场降温等场所。滴灌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箭、滴头、滴灌带或其他孔口式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的灌水形式。

全面提升群众用电便利度实施灌溉电力设施管护机制改革后,农业农村部门、县乡、供电、村集体按照责任分工,共同为群众灌溉用电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服务,群众用电体验得到显著提升。一是用电更方便。改革前,部分村集体为节省管护成本,只在主要粮食作物灌溉季打开电力设施,导致蔬菜等用水量大、频次高的经济作物种植无法正常用电浇水,造成群众来电来访反映“有井没电”问题。改革后,供电负责日常管护,正常运营成为常态,群众可以随时用电取水,解决“有井没电”的问题。是用电更便宜。改革前,群众灌溉用电除正常缴纳每度电0.54元之外,还需承担电力损耗、维护维修等费用,电价达到每度电0.8元到1.5元,个别村庄甚至达到每度电2元。改革后,建设标准提升,电力损耗大大降低,电力损耗、维护维修和电工工资全部由供电负责,群众只需承担正常电费,成本大大降低。初步测算,亩均每年节约用电费用和电损费用30到50元。是用电。改革前,灌溉供电设施由村电工管理,专业水平不高,管理不够规范,甚至有的群众私自接电,造成诸多安全隐患。改革后,电力设施全部交由供电专业运维,管理人员素质和设备设施管护水平高,安全隐患显著减少。

今年国债资金支持灌区项目近成已开工水利部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债资金支持的1200处灌区建设项目近成已开工,完成近8%。预计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000万亩,为粮食生产提供稳定可靠的灌溉保障。在河南省邓州市引丹灌区,记者看到这里正在铺设一条穿越高岗麦田的暗管,工程完工后,将解决灌区边缘的灌溉用水问题。引丹灌区是南阳市大的灌区,灌溉面积120万亩。2021年开始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以来,已建成两座水库,干分渠240多公里,以及多座提灌站和泵站。在今年的春灌中,这些重建、改建项目都已经正常发挥调节水量的作用。南阳引丹灌区管理局副薛海滨表示,通过重建,今年2月底春灌以来,南阳引丹灌区共引水4100万立方,灌溉冬小麦38万亩,给灌区内1100多座坑塘补充了水源,为夏粮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表示,种业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关乎国之大者。近年来,河南大力打造种业领域的力量,成立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集聚优势科技资源,助力中原农业种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建设了水平的育种创新平台,组建了国内一流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融入国家种业实验室体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表示,中国农科院与河南省有着长久的合作基础,多年来在院地合作、乡村振兴示范县、科研试验基地、中原农谷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多项合作,取得了丰硕科技成果,有力支撑河南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第届高博会系列活动,由中国农科院主办的第届智慧灌溉论坛也同期举行, 将聚集多方优质资源,为河南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与装备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