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京堰研学团 | 饮水思源感恩行 研学启智助成长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教育集团千余名学子十堰研学侧记

时间:2025-11-14 11:04 来源:十堰融媒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20251114A01_251114073529293191789

学子们在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参观。记者 张启国 摄

秦楚风讯(十堰融媒记者 何利)当载着1000余名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教育集团学子憧憬的 G4811次高铁专列划破晨雾向南疾驰,一场跨越1400多公里的“饮水思源、历史溯源、科学探源”之旅正式启程。

11月10日起,一群来自京华大地的青少年,在十堰的山水之间、文脉之中、智造之地,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思政课”。当京城朝气与十堰底蕴相遇,当感恩之心与奉献之情共鸣,京堰两地因水结缘的情谊在研学实践中显得愈发深厚。

流动课堂播撒探源种子

晨曦微露,北京西站青春热潮涌动。

11月10日清晨5时30分,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教育集团千余名学子乘坐大巴依次抵达北京西站,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序集结、进站。

“终于要亲眼见到课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了”“恐龙蛋化石到底长什么样”“想实地体验武当太极的招式”……车站候车室内,学子们三五成群交流,脑海里满是对十堰的遐想与向往。

随着研学专列缓缓启动,列车车厢瞬间变身“流动课堂”。

“我们从享受福祉的‘饮水人’变成回访感恩的‘探源人’,要在行走中做生龙活虎的探索者,做有情有义的新青年。”广播里,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教育集团校长董红军的寄语,让学子们备受鼓舞,大家纷纷提笔记录感悟。

该校八年级思政课教师仇春华站在车窗边,指着与列车并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生动讲解“穿黄工程”“沙河渡槽”的建设奇迹:“这泓清水要历经15天,穿越千余公里才能抵达北京,何其不易!”

列车长李文灵策划的高铁知识挑战赛让车厢氛围愈发热烈。“丹江口被誉为‘中国水都’,与哪个水利工程相关?”“南水北调!”九年级学生张恺琪抢先应答,她接过奖品时难掩兴奋:“这样的学习太有趣了,让我对接下来的行程更期待了。”

6个多小时的高铁行程中,跨学科研学任务分享、库区护水故事品读、武当文化小讲堂等活动轮番上演,学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提前储备知识,“共饮一江水,京堰一家亲”的理念悄然扎根。

一库清水读懂家国担当

“十堰,我们来啦!”当日13时29分,高铁专列准时抵达汉十高铁丹江口站,学子们的欢呼声响彻站台。

简短的欢迎仪式后,研学团直奔丹江口大坝下游的水之源广场,一场意义非凡的开营仪式在此举行。

市委常委、副市长张秀峰宣布研学活动正式开营。北京与十堰两地领导将鲜艳的研学队旗交到学子代表手中,京堰学子互赠礼物,跨越千里的情谊在这一刻具象化。

研学首站,学子们直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标志性项目——丹江口大坝。站在气势恢宏的大坝之上,望着烟波浩渺的水库,大家无不感到震撼。“这座大坝坝顶高程176.6米,总库容290.5亿立方米,是‘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关键保障。”听过讲解员的介绍,大家纷纷感叹不已。

丹江口工程展览馆内,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工程模型,生动再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历程。当看到库区移民挥别故土、重建家园的场景,展厅内顿时安静下来。随行老师的讲解,让学子们对这项国家工程肃然起敬。

在丹江口市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的巨型电子屏幕上,“空天地水”一体化水质监测数据实时更新,无人机巡库、水下监测设备、水质自动检测站、生态护岸工程,全方位展示着水源保护的严密防线。“我们如何处理水面漂浮物”“库区生态保护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学子们的提问专业犀利,在互动中深化了对生态保护的理解。

在北京一轻(丹江口)食品产业园,学子们邂逅京堰协作的甜蜜成果——智能化生产车间里,武当蜜橘与“中国好水”结合,变为酸甜可口的北冰洋橘汁饮料。“这是京堰协作的标杆项目,既利用了十堰的生态资源,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学子们品尝着新鲜出炉的果汁,甜在口中、暖在心头。

仙山武当感悟非遗魅力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11月11日下午,在武当山景区太子坡的悠扬琴声中,武当武术的刚柔并济,让学子们目不转睛。

在这座集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于一体的“仙山”,学子们开启了一场非遗文化探寻之旅。

太子坡内,被誉为古建筑奇迹的“九曲黄河墙”与“一柱十二梁”让学子们惊叹不已。红色围墙蜿蜒曲折,如巨龙盘踞山间,阳光透过飞檐洒下斑驳光影;“一柱十二梁”仅凭一根立柱支撑十二根横梁,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稳固,彰显古代工匠的非凡智慧。

在武当国际武术交流中心,学子们跟着武当功夫团的教练学习太极拳招式,马步、推手、云手……虽然动作略显生涩,但个个专注认真。“太极讲究以柔克刚、阴阳平衡,这和道家文化的精髓是相通的。”武术教练耐心地讲解不仅让学子们学到招式,更领悟到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

夜幕降临,“武当一梦”沉浸式主题演艺园区的演出精彩上演。全息投影等技术营造出如梦似幻的场景,无人机表演与烟花秀交相辉映,让学子们仿佛置身于武当仙境。

云盖寺绿松石国家矿山公园内,学子们认真学习“石头里的文化”。走进矿山遗址,讲解员详细介绍绿松石开采历史与加工工艺,展示从原石到精美饰品的蜕变过程,让学子们感受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融合魅力。

“科考现场”触摸远古密码

“哇,这就是恐龙蛋化石!”11月12日,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内,学子们发出阵阵惊叹。

公园地质博物馆内,从恐龙化石标本到古地理环境复原模型,从考古工具展示到科学研究成果介绍,全方位呈现了恐龙蛋化石的发现与研究历程。“这些化石形成于白垩纪晚期,距今已有6500万年以上,是研究恐龙繁殖行为的重要依据。”讲解员生动地讲解让学子们仿佛穿越时空,走进恐龙时代。

当日,研学团还走进位于张湾区的东风汽车博物馆,从2000余件珍贵展物和历史故事中,探寻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伟大历程。

在展车区,学子们近距离观察不同年代的汽车模型,了解汽车设计、制造的过程;互动体验区中,大家通过模拟驾驶、汽车组装游戏等方式,感受汽车工业的科技魅力。“这辆东风 EQ240越野车曾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立下汗马功劳,是当时的‘英雄车’。”讲解员指着一辆墨绿色越野车介绍道。学子们认真倾听,了解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1月14日,为期5天的研学活动将落下帷幕。这场研学播下的友谊种子与成长力量,必将在岁月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花朵;这堂“行走的思政课”,也将成为学子们成长路上最珍贵的回忆,激励他们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坚定的担当,奔赴属于自己的人生征程。

水润京华,研学传情。期待更多青少年走进十堰这片热土,在饮水思源中感悟担当,在文化寻根中汲取力量,让京堰情谊在代代相传中愈发深厚绵长。

编辑:万林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