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吕鸣岐(十堰市实验中学八(21)班)
平桥村,是鲁迅儿时的一方乐土。而横卧于王屋山下的庭芳村,同样是我的“平桥村”,她虽不大,却承载了我所有童年的记忆。
千里外,常相念。王屋山,是愚公的“老家”,是济水的源头,是我爱的家乡。每逢假期,那里便是我的首选。时光碎片一点点被拼凑,记忆里那个朦胧的春节,仿佛又有了活力。
那年,我们一家人千里迢迢回到庭芳村。仅三四岁的我执意从城里带回了当时最时髦的蝴蝶风筝,满心期待着伙伴们的讶异和艳羡。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本想给伙伴们一个惊喜,当车辆缓缓转弯,祖菡她们竟然已经在村口翘首以待。瞧见车子,她们几个不约而同蹦起来朝我挥手,高呼我的名字,声音穿透整个田野。明媚的阳光洒在她们脸上,灿烂,温暖!
聊了许久,我终于回了院子,拿出新风筝向她们炫耀着。浦茗眼睛亮亮的,一幅可爱的模样,他手捧脸笑着:“又从城里带新鲜玩意啦?让我瞧瞧!”我摇了摇头,嘴里却突然被塞满了糖,我被逗笑了:“那我们一起……”余音未落,他已拉着我们奔向田野了。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星星点点的红花,织就了别样的家乡。微风阵阵,鼻腔里充斥着泥土新鲜的腥味和菜花的清香。天空一碧万顷,点点白云游在天边。浦茗手握线轮,几个个子高的帮他举着风筝。线轮骨碌碌转得飞快,发出特别的声响,他顺着风势耐心地小跑着,风筝慢慢飞了起来。
风,似乎也在等待这一刻,肆意刮着。浦茗力气很大,他扯了几下风筝,风筝便猛地一跃,稳稳升入空中。在轻风的陪伴下,它在碧空中自由翱翔,宛如诗中的精灵,勾勒出一道微笑的弧线,点缀着宁静的乡间。蝴蝶风筝向高空飘去,尾梢还系着我们的欢笑,叮叮当当摇成春天的铃铛。
年龄大的几个在前面跑着,我们便在后面追着那道背影。祖菡边跑边瞧着后面:“哈哈!你们跑快点呀!”父亲在田野的那一头用相机捕捉下了这一瞬间,清脆而单纯的笑声在田野中回荡,儿时的美好就是如此简单。
关于庭芳村的往事如苔痕,总在午夜攀着时光的褶皱,又如春藤般缠住我的心墙。那年的春节就如此流逝了,再回城市,却无那般纯粹的美好。在家乡,再寻常不过的风筝,和特别的人,也能玩出一番风味。
转瞬间,七年已过。我想念庭芳村,想念那里的景,想念那群挚友,想念儿时的那份美好。(指导教师:陈娇)
编辑:于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