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从何而来 央视《焦点访谈》把镜头对准湖北

时间:2025-09-16 13:17 来源:湖北日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6e3a1c10-3d9e-4639-b896-bdd66787592d

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来自武汉高校的留学生观看人形机器人“干活”。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文辉

泰国榴莲、挪威三文鱼、鄂州螃蟹和潜江小龙虾在花湖国际机场“邂逅”,上百台人形机器人在武汉光谷日夜训练,长江文化艺术节的灯火点亮江城夜空……

9月15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聚焦湖北,解读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生动实践。通过镜头,观众看见荆楚大地上一幅幅奋勇争先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画卷。

近年来,湖北经济总量先后站稳4万亿、跨越5万亿、迈上6万亿,提前一年实现了“十四五”规划目标,走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今年上半年,全省GDP增长6.2%,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全国靠前、中部领跑,在全国的地位更加凸显。

从“九省通衢”迈向“九州通衢”

在全国开放棋局中的地位愈发突出

从印度进口的青蟹通关需要多长时间、爬到市民餐桌又得多久?花湖国际机场的答案是:两小时、半天。

看似“舌尖小事”,实乃“国之大者”。

鄂州,面积1596平方公里,是湖北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今年前7个月,该市进出口额212.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20.8%,增速居全省各市州首位,对全省进出口增长贡献率高达15.2%。花湖机场作为核心引擎的物流枢纽优势,在这一爆发式增长中得到充分验证。

开航3年,花湖国际机场累计执行货运航班超6万架次、货邮吞吐量突破200万吨;开通国内外货运航线104条,构建起一张“买全球、卖全球”的货运航线网络,把内陆腹地变成开放前沿。

当“一日达全国、隔夜达全球”成为常态,湖北不仅跑出了“货运速度”,更跑出了“制度速度”——秒级放行、预清关、安检互认,每一项流程再造都在为国家探索内陆高水平开放提供参考。

从“九省通衢”迈向“九州通衢”,湖北在全国开放棋局中的地位愈发突出。

武汉拥有空港型、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陆港型五大枢纽头衔,是当之无愧的水陆空“全能选手”;

武汉阳逻港开辟直达韩国、俄罗斯等5条国际近洋直航航线,为跨境电商打通 “海运直邮” 通道;

中欧班列(武汉)辐射欧亚大陆40个国家和地区、120个城市,连续两年开行量突破千列;

武汉拥有A级物流企业455家,全国第一。

以武汉为中心,湖北推动“九州通衢”系统重塑、“九州通商”链接全球,统筹“鄂品出口”“鄂企出海”,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160个海外仓、建立11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政策助推科教优势发挥

产业兴托举就业稳

一金一银!

今年8月,在北京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湖北光谷东智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光子”以一曲《秦俑魂》斩获群体舞蹈冠军,华中科技大学HUSTROBOCON战队在篮球赛中拼至最后一秒,摘得银牌。

在这背后,是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厚积薄发。

湖北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人形机器人母基金,聚焦核心零部件、软件平台、应用场景等全链条布局,精准锁定大脑、小脑、关节等关键技术领域。

今年6月,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光谷揭牌,全国首家。近7000平方米的空间内,23个应用场景还原了超市、餐厅、住宅等真实环境,上百台机器人在此日夜训练。

目前,湖北已集聚80余家人形机器人相关重点企业,覆盖整机制造、核心零部件及智能系统全链条,从前沿技术研发、应用到政策、资本,集中力量全线护航,打造中国“机器人军团”的重要策源地。

科教是湖北的显著优势。湖北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做大做强“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5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等三大产业达到万亿级规模,10个省级“两业”融合产业集群加快成长。

在这里,每一束精准切割的激光,都刻印着高端制造的精度;每一辆驶下生产线的智能网联汽车,都在奔向智慧交通的未来;每一粒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剂,都在守护亿万生命的健康。它们汇聚成光,照亮了中国智造由“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崛起之路,标注着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新高度。

产业兴则就业稳。数据显示:连续4年,湖北新增就业超过9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连续3年超过40万人。

同时,湖北大规模推进以乡情为纽带的楚商回乡与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曾经的劳务输出大省迎来一波波“归雁”热潮。

天门市自20世纪90年代起兴起南下务工做服装热潮。近年来,该市出台17条纺织服装产业政策,持续推动服装电商产业从“零星散落”迈向“集群发展”。

为解决用工缺口,天门着力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流,近3年累计约10万人返乡扎根。今年37岁的刘丽红原先在广东打工,3年前回到天门,如今在悦姿服饰上班。“一个月能挣7000多元,我老公也在这里的服装产业园当货车司机。回来后,我们能更好地照顾老人、孩子了。”她说。

潜能挖掘供给升级

“五大行动”打通消费全链条

“蒜鸟蒜鸟,都不容易!”

今年春天,一只头上长着绿色“大蒜”的小黄鸟文创玩偶在网上爆火。身子圆滚滚、表情呆萌,捏一捏它的肚子,还能用童音讲出地道的湖北武汉话,让网友直呼:“太阔爱鸟!”

当时正值武汉樱花季,全国乃至全球的游客纷至沓来,为“蒜鸟”的爆火搭建了一个最好的舞台。

而就在樱花季前后,武汉在春晚舞台璀璨亮相,汉马激情奔跑,刀郎演唱会人潮涌动,带来的直观效果是“感觉武汉来了一亿人!”

到了夏季,“乐购湖北”消费季启动,以旧换新、康养消费、商文旅融合,17个市州、500多场促消费活动精彩不断。

进入9月,湖北再度吸引无数目光。

9月6日,知音湖北·2025全球旅行商大会召开,来自美国、法国、德国等41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旅行商和各界代表共600余人齐聚宜昌,启动“知音湖北·全球合作伙伴”计划,未来3年将在世界100个城市建立1000个全球合作伙伴,助力湖北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9月12日晚,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启幕,接下来一个半月,将以“勇担支点建设使命,打造长江文化高地”为主题 ,奏响长江文明传承与创新的澎湃乐章。

除了节庆,还有日常。

湖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通过实施消费潜能挖掘、供给升级、活力促进、能力提升、环境优化等“五大行动”,一件件文物、一项项传统技艺,借由文旅融合的创新供给,从历史的“展柜”走进商品的“橱窗”,焕发出引领消费新浪潮的强劲势能。

云梦县博物馆,一群孩子正围着一面AR魔镜,和两千年前的秦吏“喜”对话。

2022年以来,该馆引入AR魔墙、沉浸式展厅、秦简书写台等科技设施,让文物“开口说话”,让历史走进年轻人。文创产品正成为这座县级博物馆的一大亮点:以“云梦有喜”为主题的玩偶、香包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购买。今年前7个月,文创销售额超过400万元,研学团队接待量突破2万人次。

午后的阳光洒进湖北武当秀华道源服饰有限公司的车间,缝纫机的嗡鸣声与布料摩挲声交织在一起。案头摆放的绣样来自武当山传统道服纹饰——祥云、鹤羽、太极图样,在几位女工的指尖化作一件件国风新品。“之前卖断了货。”企业创始人闵秀华说,依托电商和直播带货,这家工坊月均销售近万套,累计粉丝超过40万,“70%的订单都来自女儿的直播间”。

今年前7个月,湖北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85.87亿元,同比增长6.2%,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

编辑:张红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