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县人”3号出土记》央视开播 “非典型”考古纪录片是这样“炼”成的

时间:2023-12-24 11:14 来源:极目新闻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6e4f8ac72b14e3369e74f9127d75bf17

考古队工作日常

baa4014e1ed0def9662c003c3575774b

陆成秋在学堂梁子遗址发掘现场

8507a7f91261447d99acb86608571d80

659f7100c43ca2fa6643ae7f640353c7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首席记者 张聪

2023年3月28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出土“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毫无悬念入选。

在考古界看来,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出土的“郧县人”3号头骨属于“世界级重大发现”,因为,这枚头骨是迄今为止,欧亚内陆发现距今100万年左右保存最为完好的直立人头骨化石。

“郧县人”3号头骨从被发现到正式出土,中间经历了半年多的时间,在这漫长又枯燥的发掘清理过程中,考古队队员是如何工作的?他们面对了怎样的困难与波折?作为普通人的他们,日常生活又是怎样的?

大型人文纪录片《郧县人3号》第一集《启封》

12月23日,三集人文纪录片《“郧县人”3号出土记》在中央电视台10套科教频道首播。本周提前在湖北广播电视台看片的极目新闻记者发现,与该片总制片人谭海燕的前作《金银潭实拍80天》气质一致,《“郧县人”3号出土记》并非典型意义上的考古纪录片,它最打动观众的不是“事件”,而是“人物”。

头骨出土记 聚焦“郧县人”3号发掘实录

《“郧县人”3号出土记》共有三集,23日首播的第一集《启封》以2022年5月18日考古队发现一枚古人类头骨化石为事件节点,讲述考古队第三任队长、湖北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陆成秋邀请古人类学家、古环境学家、地质学家、断年团队加入考古队,对“郧县人”3号头骨展开考古发掘的过程。

半掩在土层中的头骨是否完整?头骨的后脑勺与动物化石紧密粘连,是锯断还是一同取出?为何这枚头骨花了半年时间才得以出土?一个个悬念的叠加,让整个发掘过程有了故事化的叙述效果。

如果说《启封》的重心是考古发掘,其镜头始终聚焦象征着人类祖先来时路的“郧县人”3号头骨,那纪录片后两集的《领队》和《远方》,则将视角对准了人类历史发展百万年后,试图在当下探寻这百万年奥秘的鲜活的人群。

以陆成秋为主角的第二集《领队》,另辟蹊径关注考古队的“苦”和“难”——为尽可能多地保留头骨附近土壤、地层的信息以待后世研究,考古队以两厘米为一个平面、层层剥开地层,这种精细化发掘将不少人眼中只需“半个月”的作业时间延长到近半年,面对超乎想象的发掘时长,队员们还能保持“快乐考古”的心态吗?经费因项目延期迟迟未能到账,考古工地上的各项支出刷爆了陆成秋的信用卡,想为队员们的中秋节来顿全猪宴,他能跟村民赊到猪吗?

普通人也很难想象,由于考古工地占用了村民的宅基地,考古队的水管被村民砍断,同时,因被划进文物保护区二十多年、发展受到限制的弥陀寺村,也成为压在陆成秋心头的一块大石。

“郧县人”3号的出土,还将冷门学科“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推到了前台。年轻人为何选择进入这个十多年前“一桌坐不下、两桌坐不满”、如今全国也只有百来人的专业?追寻数百万年前“人类文化童年”的意义何在?第三集《远方》聚焦的正是这样一批被称为“蒲公英种子”的考古人,他们的眼泪、微笑、纠结与希望,都留在了镜头里。

领队陆成秋 “老天眷顾的笨小孩”成主角

三集体量,120分钟的故事,《“郧县人”3号出土记》的背后,是摄制团队长达两年的跟拍与累计超100T的视频素材。

12月22日晚,谭海燕在接受极目新闻记者专访时回忆,拍这部纪录片,起初她是“抗拒”的,“觉得就只是挖一个头骨出来,从纪录片的角度考虑,事件元素不够丰富,拍出来的画面也不好看。”

最难的是和考古队的沟通。去年接到拍摄任务后,摄制组就出发前往学堂梁子,但考古队不愿意接触外人,更不愿在聚光灯下工作,加上可能泄密、疫情防控等缘故,摄制组始终被拒之门外。协调工作持续了一个多月,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下,摄制组才得以进入考古方舱。此时的拍摄更像是单纯的资料记录——要怎么按照纪录片的线索去说故事,所有人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2022年8月,谭海燕抵达学堂梁子,在她与考古队接触的半个月时间里,一个念头成形,“陆成秋必须是我们的第一主角。”

在谭海燕的眼中,考古队队长、湖北省当时唯一一个从事旧石器考古专业的陆成秋是“被老天眷顾的笨小孩”,“我还没去之前就听说这个人不好打交道,他非常执拗又不善言辞,但你跟他待上几天就会发现,他身上有着强烈的精神光芒。”

这种光芒就是对事业的坚持。据悉,因旧石器考古相对边缘化,陆成秋15年来一直从事基建考古工作,但他从未放弃专业上的追求,也梦想着有一天能在学堂梁子发现新的“郧县人”头骨。

同时,因为年代过于久远,旧石器考古往往需要用最笨的方法进行——用眼睛看,用脚去丈量,甚至用舌头去舔以判别化石。为了能留存更多资料,也是陆成秋力排众议要求精细化发掘。“他是很‘笨’的人,你会觉得他没有那么聪明、圆滑,这个过程中可能得罪了很多人,但只要他认定了的事情,他就会这么做。”谭海燕说。

主角们是“镜子” 让观众从中看到自己

不仅仅是陆成秋,《“郧县人”3号出土记》中,以高星、邢松、罗志刚为代表的专家、高级工程师,进入旧石器考古高级研修班学习的学员乃至弥陀寺村的村民,都成为镜头记录的对象。相比讲述考古事件,《“郧县人”3号出土记》的着眼点显然是人。

谭海燕表示,这是一部跟其他考古题材不太一样的纪录片,“郧县人”3号的出土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考古事实,是伟大的世界级发现,“我不排斥把这个事实讲清楚,但我更感兴趣的是‘人’本身。”

她提到,虽然陆成秋的故事结局是“老天眷顾了笨小孩”,他最终真的等来了“郧县人”3号头骨,“但他在这条路上遇到的困难、阻力、波折,跟所有成年人在现实生活里遇到的是一样的。”在谭海燕的内心,她希望通过这部讲考古故事的纪录片,讲述当代人自己的故事,“片子里的那些人就是‘镜子’,观众能通过他们看到自己。”她也希望这部纪录片是温暖的,“起码在某些地方对观众是有触动有治愈的。”

《“郧县人”3号出土记》由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12月23日登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后,该片将于12月27日在湖北卫视播出。

图片来源:《“郧县人”3号出土记》公开发布资料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