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是今年三伏的最后一天,十堰天气还算知趣,虽然气温比前一日有所回升,但相比之前的晴热,显得温柔了许多。记者从气象部门获悉,出伏后,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我市的气温将明显回落。从目前的天气情况看,今年后期十堰再出现40℃+的高温日的几率已经不大了。
“加长版”三伏天结束
今年,十堰天气的炎热程度让人记忆深刻,特别是三伏期间,气温多次突破40℃。数据显示,今年,十堰首个35℃的高温日出现在5月29日,首个37℃的高温日出现在6月6日,首个40℃的高温日出现在6月15日。自5月1日以来,全市35℃以上高温日平均达56天,其中,竹山最多,为60天;房县最少,为51天。全市37℃以上高温日平均达35天,竹山最多,为48天;竹溪最少,为31天。
23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当日,十堰的天气十分应景,在冷空气的影响下,我市的北部地区出现了明显的降水,同时,在冷空气的带动下,我市气温明显走低。特别是23日早上,我市风力加大,大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回落到了30℃左右,久违的清凉让人觉得很舒服。午后,随着冷空气活动减弱,全市气温有所回升。数据显示,23日,十堰城区的最高气温降到了33℃左右,相比前期的高温,炎热程度缓和了许多。24日,2022年三伏的最后一天,我市上午云系较多,午后气温有所走高。
正式出伏后,十堰的天气如何呢?记者获悉,26日开始,又一股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市,全市大部分地区为多云有阵雨天气,气温明显回落。其中,北部地区的最高气温降至29~31℃,南部地区的最高气温降至30~34℃。从气温上看,今年后期,十堰再出现40℃+高温日几乎不可能了。
出伏后要警惕“秋老虎”
虽然“加长版”三伏天已经过完了,但气象专家提醒,出伏后,市民要警惕“秋老虎”。
所谓“秋老虎”,是指在过完三伏天之后,温度仍然高居不下,连续出现多天最高温度超过35℃的天气。从时间上看,“秋老虎”一般发生在八九月的交界处,持续时间可达7-15天,直到秋分。“秋老虎”的最大特点就是早晚有点凉,中午却十分炎热。
“秋老虎”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候,在冷热交替下,人们身体很容易出问题。对此,专家提醒,出伏后,市民要注意预防上火。“秋老虎”温燥,容易影响人体津液,所以身体会变得非常容易缺水。再加上高温天气人体出汗本来就多,更容易缺水。水分补充不及时,不仅不利于排汗散热,还会变得非常容易中暑。其次,市民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出伏后,早晚温差明显,身体血管会随着气温发生一些变化。所以,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要格外注意控制血压和血糖,不要让自己处于冷热交替的刺激中,增加发病的可能性。另外,出伏后,市民要注意预防肠胃疾病。刚出伏天,人们的脾胃功能有一定的减弱,此时吃太多肉类等高蛋白食品容易增加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专家建议,在饮食上,市民可以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多吃一些豆制品、蛋类和奶制品,及时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如果觉得精神状态不佳、食欲不振,可以吃些苦味食物。在衣物选择上,可以多添一件衣服。虽然人们常说春捂秋冻,但对中老年人来说,早晚最好还是加一件衣服比较好。在起居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尽量早睡早起或者午睡。同时,适当做些有氧运动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运动的选择上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爬山等运动。运动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早晚,避免午后高温下进行户外活动出现中暑的情况。(秦楚网记者 罗毅)
编辑:董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