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柯喜伟 )
6月6日0时25分,我们迎来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此时仲夏已至。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能体验到夏天的炎热,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十堰也在当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芒种是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俗语“芒种芒种,连收带种”,“芒”指麦类等有芒的作物要收割,“种”指谷黍类、豆类等作物要播种。这一农令在湖北地区体现得很显著,农民抢收小麦、抢种稻谷,是一年中最忙的时节。
我国古代将芒种15天分为三候:
■ 螳螂幼虫孵化而出,开启生命之旅。
■ 伯劳鸟因阴气微生而啼叫,告诉人们仲夏的消息。
■ 活跃了一整个春天的反舌鸟,逐渐停止了鸣叫。
芒种三候关乎鸟鸣,古人通过倾听鸟的叫声,明辨节气的变化。
忙中见芒种
芒种节气,无论大江南北都进入了农忙高潮。“芒种”也有“忙种”的意思。长江流域处于“栽秧割麦两头忙”,承接着春播夏华,背负着一年的幸福和希望。
古代诗人对这一时节的农忙有细致描写。白居易的《观刈麦》写出了麦收农忙景象:“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这时小麦一垄接一垄的黄熟,抢收十分急迫。
陆游笔下的芒种是:“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一片繁忙的劳作中,处处洋溢着丰裕的乡野气息。
即将入梅
每年5月末6月初,自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和北上的南方暖空气会在江淮地区形成静止锋,给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一个月左右的阴雨连绵天气,此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故称梅雨。
梅雨季大约横跨芒种、夏至两个节气,雨日多,雨量大,气温显著升高,空气湿度大,又闷又热。芒种习俗之一的煮梅也是为适应气候特点,将梅子和甘草、山楂、冰糖等一起煮,可以制成消暑佳品酸梅汤。
芒种日饯花神
芒种来临,预告着百花凋零。民间曾有芒种日“送花神”的习俗,以祭祀的形式饯送花神。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里写道:“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大家把色彩斑斓的绫锦纱罗系在枝头,感谢花神给予人间美妙的风光,盼望来年再相会。相较众人的喧闹,黛玉在这一日独自饯别花神,她的《葬花吟》表达念花、怜花、悲花之情。
饮食要“省苦增辛”
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湖北省中医院肾病科教授金劲松建议:芒种时节宜早起,避免日光直射,但仍需要适当接收照射,不要怕晒黑。
饮食方面,“药王孙思邈说,此时宜‘省苦增辛’。”夏季可适当吃苦,但不宜过,苦过则伤肺。苦包括苦瓜、油麦菜等蔬菜,辛指的萝卜、葱白、姜等。增辛可以发散、行气、活血、通窍,补益肺气。
(来源:长江日报、武汉发布、人民资讯、十堰广播电视台)
编辑:李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