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自然灾害多发”这一基本国情

时间:2019-12-12 16:28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每一次地震都是对应急的检验。12月9日15时20分在四川绵阳市安州区(北纬31.56度,东经104.25度)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令人欣慰的是,地震发生后,各种应对措施随即展开,相关方面也再次发出预警,确保位于震中附近的学校第一时间收到预警,组织师生紧急疏散。

快速应对的形成,离不开方方面面对“自然灾害多发”这一基本国情的尊重。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唯有尊重国情,才能在尊重中寻求应对、突破和改变。

从国家层面来说,“尊重”已转化成一系列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基本理念,转化成一次又一次重大突发事件的成功应对,转化成一个又一个重大安全风险的有效化解。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始终把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作为紧迫而长期的任务,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应急管理的重要作用、重要职责和重要使命,为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越是直面现实,越是马不停蹄,越觉得有不少课需要补上。尊重基本国情,有很多事情需要扎实推进。比如,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等等。因为尊重,所以建立健全重大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调查评估制度,对玩忽职守造成损失或重大社会影响的,依纪依法追究当事方的责任;因为尊重,所以明令应急管理部门“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都应急值守”,随时面对极端情况和生死考验。

一方面,自然灾害多发;另一方面,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这样的国情,这样的现状,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尊重之心,因为只有尊重,才会直面现实,不等不靠,不怨天尤人,把防范和应对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只有尊重,才会积极响应和参与,切实扛起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真正形成应对闭环,加速向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迈进。(作者 李强)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