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风讯(十堰融媒记者 胡天 通讯员 熊巍) 为深入推进“融合课堂”(学科融合、师生融合、生生融合、数智融合、素养融合)有效开展,促进教联体区域内课堂教学提质增效。11月18日,郧阳思源实验学校教联体集体备课现场研讨活动在核心校思源实验学校举行。
此次活动以“五维融合”为核心导向,精准锚定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关键节点:在学科融合维度,强调跨学科知识的贯通衔接,打破学科壁垒;在师生融合层面,倡导互动探究式学习,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关系;在生生融合环节,推行小组自主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究潜能;在数智融合领域,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赋能教学创新;在素养融合目标上,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根本,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活动以“备、讲、听、议”四步流程有序推进,确保研讨实效落地。郧阳思源实验学校老师张静作为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率先围绕《等式的性质》分享初步备课思路,从教学目标设定、重难点突破、融合点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研讨现场氛围热烈,与会教师结合各分校教学实际积极建言献策,在教学环节优化、融合策略运用等问题上各抒己见,经过多轮思维碰撞,最终共同打磨形成高质量集体备课稿。
随后,张静依据集体备课成果现场授课。课堂上,她紧扣“融合课堂”理念,将跨学科知识渗透、师生互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与AI辅助教学有机融合,生动诠释了融合课堂的教学魅力。与会人员全程专注聆听、细致记录,不时就课堂中的亮点与改进点进行小声交流,为后续评议积累第一手素材。
课后的集中评议环节成为思想交锋的“主战场”。老师们聚焦课堂教学细节,既充分肯定了授课过程中融合策略运用得当、学生主体地位突出等优点,也客观指出了可优化的环节,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具体改进建议。经过充分研讨,活动最终形成完善的标准化教案稿,将为教联体各分校教师的课堂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融合课堂研讨活动,不仅为教联体教师搭建了展示风采、交流共进的优质平台,更为“三新”背景下融合课堂的深化探索注入了活力。作为教联体推进课堂改革的成功实践,活动有效促进了区域内教学智慧的共享共融,为实现教联体各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郧阳思源实验学校教联体将持续以融合课堂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各类教研活动,推动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编辑:柯其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