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画到冰箱贴:荆门文创产品的“出圈”路

时间:2025-11-09 20:25 来源:荆门发布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在荆门,文化正在以新的方式“活”起来。近年来,荆门持续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断探索“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路径,让文化以更亲切的方式走进生活。

什么样的物件,能代表一座城市?

是锅中热气腾腾出炉的非遗美食,是郭店楚简上镌刻的哲思意象,还是屈家岭遗址中出土的彩陶……

当“城市礼物”成为新的热词,越来越多的文创设计师、社区工作者和文旅机构开始用创意重新诠释荆门的城市气质。他们将地方符号、历史记忆与当代设计融合,把“文化认同”变为一种“文化消费”,让这座城市的温度和故事被“带回家”。

以创意为笔,描摹城市的独特气质,探索“文化+产业+生活”的新路径。在荆门,这样的实践也正在逐步展开。

从文物到文创:让历史“活”起来

90后陈亮是荆门人,品牌设计是他的职业,文创设计则是他对家乡的情怀和使命感。

“几年前,我看到一套《魅力中国》城市字体的设计,每个省份都有独特字体。我心想:别的城市可以有文创作品,荆门为什么不能?”陈亮回忆说,“我作为荆门的本土设计师,也希望有所贡献。”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

图为荆门手绘地图冰箱贴。 玖遇文创提供

2019年春节前夕,陈亮和他的团队推出了《魅力荆门城市地名字体设计》,并制作成一本小册子,作为献给自己家乡的新年礼物。在他心里,这个设计酝酿了很久:从《荆门直隶州志》、《掇刀自古耀雄风》到《荆门文化简史》,大量难以寻找的书籍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源泉。

随后的几年,陈亮陆续推出《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幅荆门城市插画》《魅力荆门美食印象系列字体设计&原创插画》等作品。这些作品最初都以册子的形式呈现,他意识到:“这种形式的设计,还不足以让荆门的文化被更多人感知和使用。作为设计师,我希望推动城市的发展,从文化传播入手。”

2024年,他打造了第一款文创产品——厚道荆门·荆门西站金属纪念冰箱贴。手稿打磨了近三个月,随后对接厂商制作,整个流程耗时近半年。陈亮回忆道:“我定制了500套回来,心里忐忑,担心市场不接受。”然而,所有冰箱贴很快售罄,这一次的成功让他意识到,荆门的文化符号可以转化为一种城市礼物。

陈亮和他的团队先后推出了“童心绘荆门”系列——邀请孩子们画出心中的荆门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出行迎宾图、郭店楚简等。这些稚拙又真挚的画作,被他们制成一枚枚冰箱贴,让童趣与城市记忆贴得更近。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 (1)

图为象山先生漫游荆门系列冰箱贴设计稿。 玖遇文创提供

紧接着,“象山先生漫游荆门”系列登场了。灵感来自南宋大儒陆九渊——他曾任荆门知军,整顿吏治、便利商旅、减轻百姓负担、废除“三门引”,让商贾南北往来、市井繁荣。八百多年过去,他的“象山心学”与为民情怀,早已融入荆门的精神气质。

陈亮将这段历史温情化成了图像语言:在他的笔下,“象山先生”不再只是古籍中的名字,而是一位穿越时空的“老朋友”,漫步荆门当下——他在圣境山体验滑翔伞。

在陈亮的工作室里,记者看到一组即将推出的新品:一组结合马年设计的小马形状的毛绒挂件,挂件上的花纹融入屈家岭文化彩陶纺轮旋纹元素。一件件作品背后,承载着陈亮对荆门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自陈亮的第一款文创产品落地后,其品牌与荆门市博物馆文创商店、荆门非遗民俗文化体验馆等景区合作,让更多荆门元素进入游客的视野。

从爱好到公益:让文化“近”起来

掇刀区白庙街道的月亮湾社区,位于荆门石化片区,社区居民中不乏书画能人。

每天上午,80岁的陈顺高都会走进月亮湾社区的书画室。他动作不快,却一如既往地专注,手里的毛笔在宣纸上缓缓舞动。去年重阳节前,他和社区文创工作室的书法爱好者一起创作了近百把扇子,并义卖出去。“能用自己的手艺为社区做点事,内心很有成就感。”陈顺高笑着说。

自2018年月亮湾社区成立以来,便以“墨香月亮湾 加油石化城”为特色,着力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墨香文化”。经过六年的积累,社区内的书画团队不断壮大,从几位骨干书画爱好者起步,到如今拥有几十人的稳定创作团队,墨香已经成为社区的独特名片。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 (2)

图为月亮湾社区居民进行文创产品绘制。月亮湾社区文创工作室提供

2024年10月,月亮湾社区迈出了创新的一步,成立了荆门市首家公益文创工作室,开创了“墨香+文创”的社区创新模式。陈则宇是文创工作室工作人员,她笑称自己是“文创发烧友”,每次出门旅游都要带回各地的文创产品。她说:“社区一直想把书画能人的才华和社区资源结合起来,让传统文化不仅能被欣赏,更能‘走进生活’,同时凝聚居民力量,让文化真正服务社区、服务生活。”

工作室购置画框、纸张等创作素材,筛选并组织志愿者、画家和书法家进行创作。去年,社区设计并制作出了第一款冰箱贴,以书法作品为主题。如今,这些文创产品已在市博物馆、市图书馆等地销售。陈则宇说:“售卖过程中,我们确实收到了不少反馈,其中一些孩子对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他们看到体现传统文化的文创产品时表现出很大的热情。”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 (3)

图为月亮湾文创工作室设计的冰箱贴。月亮湾社区文创工作室提供

三年来,社区创作了数百件文创产品:手写婚书、字画摆台、城市印象笔记本以及居民剪纸和香囊等手工艺品。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文创产品的收益全部用于公益活动:慰问困难家庭、修缮公共设施、组织文化活动。工作室通过线下社区和在市博物馆设立义卖点,同时通过小红书等线上渠道销售,让文创产品不仅“有美”,更“有用”。陈则宇说:“文创不仅让文化产品落地,更让居民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从产品到市场:让文创“火”起来

文创产品被视为连接文化资源与消费市场的重要桥梁:它不仅能转化文化资产,还能形成新的消费场景和产业链条。

近年来,荆门持续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强文旅商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不断扩大“荆门好礼”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我市文旅商品向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今年6月,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正式成立,汇集旅游、文博、非遗、艺术、工艺美术、农业、动漫等领域的众多企业。

“我们正通过文化发掘、资源共享、空间共享、成果共享的组合策略,积极探索具有荆门地方特色的文创产业发展之路。”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长张金元说,“未来两年,力争孵化1—2个知名文创品牌,并推动产业从业人数、产品数量和产值提升。协会还将帮助企业挖掘楚文化底蕴,发展大漆、刺绣等文创,同时结合农业和体育资源,拓展非遗食品、农旅商品及动漫文创,实现细分领域的帮扶和共赢。”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 (4)

图为小朋友在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漫读空间书店选购文创冰箱贴。徐泓杰 摄

截至目前,市文化和旅游局已举办两届“荆门好礼”文旅商品大赛,社会关注度高、参与面广。在两届大赛评选出的252件文旅商品中,文创商品86件,占比34.1%。

“我们致力于将荆门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国宝文物等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打造一批承载荆门文化、体现荆门特色、深受游客和市民喜爱的文旅商品。”市文化和旅游局资源开发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会持续丰富文创产品价值内涵,进一步加强文旅商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不断扩大“荆门好礼”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我市文旅商品向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在荆门,从设计师的手稿到社区居民的书画,再到市博物馆货架上的文创冰箱贴,一件件文创产品承载着城市的历史、生活和精神,也将荆门文化符号变成广大游客“可带走的记忆”。

编辑:张红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