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启动仪式现场。新华网发
新华网武汉10月28日电(赵梦琪)“何以中国·家住长江边”网络主题宣传活动27日在武汉启动。活动中,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及中外嘉宾围绕“文化长江”“开放长江”“生态长江”“长江新时代”等主题分享实践故事,以长江之美与湖北之变回应“何以中国”的时代之问。
文物是长江文化的鲜活载体。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杨理胜分享说,云梦睡虎地秦简主人“喜”从陕西迁徙至云梦,郑家湖墓地考古也印证秦朝一统前的民族融合,长江文化与北方文化最终交融为汉文化。荆州博物馆已出版10余部简牍研究专著,发表数百篇论文,让长江边的文物故事走进寻常百姓家。

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杨理胜分享云梦睡虎地秦简主人“喜”的故事。新华网 发 李辉 摄
长江的包容吸引着世界目光。埃及青年颜渊感慨长江与尼罗河同为文明摇篮,湖北的开放性让他快速融入;塞内加尔历史学博士郭飞龙以武汉“里份”为钥读懂荆楚;俄罗斯姑娘艾思嘉身着汉服,感受长江文化的鲜活生命力,愿为文明对话助力。
生态守护绘就长江新画卷。来自石首麋鹿保护区的杨涛介绍说,30多年前仅存的64头麋鹿,如今已繁衍至4500多头,成为全球最大野生种群;十年禁渔后,长江鱼类物种数显著增加,石首天鹅洲江豚数量超百头。来自神农架林区的科研工作者分享说,通过高科技监测、为金丝猴办理“身份证”等精准保护措施,金丝猴数量增至1618只,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科技创新彰显湖北新时代活力。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脑机接口技术实现“读脑+写脑”。依瑞德集团孙聪团队首创经颅磁刺激机器人系统,湖北凭借技术积淀有望在全球脑机浪潮中抢占产业优势。
10月28日至30日,多家媒体将赴武汉、荆州、宜昌等地联合采访,以镜头捕捉生态之美、记录创新之声、探寻文化根脉,让更多人透过长江读懂湖北、读懂中国。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