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时间:2025-10-20 14:40 来源:湖北日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601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上。

习近平总书记说,“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十四五”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国家发展结出的累累硕果,增进了千家万户的福祉。这5年来,不少家庭在纸上在心中记下了家庭幸福账。

这一本本幸福账,是“国之大者”落于“民之关切”的最好写照。

连日来,湖北日报编辑部循着总书记5年来考察基层走过的温暖足迹,叩响其中8个曾被总书记亲切探望过的家庭之门。这些家庭成员纷纷表示,在“十四五”即将收官之际,特别想向总书记“晒”出他们的幸福账。

人民冷暖

是总书记最深沉的牵挂

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重点省。毕节,是贵州脱贫攻坚的重点市。

当年2月3日,农历牛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毕节市黔西市(原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苗族村民赵玉学家中,专程去看看乡亲们脱贫后的实际情况。

详细了解赵玉学家中情况后,习近平总书记说,“看来‘两不愁三保障’都有保障了。”随后叮嘱,“脱贫之后我们还要有一个5年过渡期,让脱贫群众生活稳定下来。”

人民的冷暖,是总书记最深沉的牵挂。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祝家沟村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后,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恢复得怎样?2025年1月22日,总书记来到祝家沟村村民王宝维家中,关切询问“房子被淹东西损失了多少”“建新房政府补助了多少,自己花了多少”。

岁寒情暖,王宝维心中温暖如春。他激动地说,没想到这么快能住上这么宽敞漂亮的房子,感谢总书记,感谢党的好政策。

同样遭遇特大洪水灾害的,还有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村民杜洪刚。2024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他家走访时,一笔一笔算灾情损失和灾后生产发展、就业增收账。

“临别时,总书记跟乡亲们说‘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这话我一直记到现在。”如今,杜洪刚的账本上,清晰写着:今年全家总收入能有23万多元,比去年增长了3万多元。

听民声、察民情,跋山涉水问冷暖。

总书记一句句亲切的询问,一声声温暖的嘱托,如春风化雨,播撒下信念与希望的种子,点燃了人们奋斗与创造的激情。

殷殷嘱托

化作感恩奋进的力量

嘱托激荡奋进力,时光不负追梦人。

每一扇“家”门后,都珍藏着一个关于“牢记嘱托”的故事;每一张笑脸背后,都书写着一段“感恩奋进”的传奇。

今年1月23日,总书记在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长安街道长安小区郎素兰家中,叮嘱社区工作者:“‘上面千条线’也是为了人民,最终要落实到人民群众身上,尤其要呵护好‘一老一小’。”

总书记的叮嘱,很快化作人们的实际行动。

废弃锅炉房改造成居民活动空间、居民楼单元门上新装了智能锁、幸福长者食堂让吃饭更加便捷……郎素兰的外孙女孙佳宝说,社区党员干部群众都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共同创建美好家园。

千钧嘱托,共赴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到访后,山西省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村民师红兵,立誓让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霍州年馍发扬光大,他经常到年馍体验馆教孩子们做年馍。“看到孩子们对年馍感兴趣,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感兴趣,我也很高兴。”师红兵说。

“要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2021年7月21日总书记在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村民达瓦坚参家做客时对他家两个孩子的叮嘱。

牢记总书记的叮嘱,孩子们学习更加刻苦了。

达瓦坚参的儿子普布次仁上体校后,因个子没别人高,比赛中常被人打败。“每当我不开心时,爸爸总是打电话说起习爷爷对我的叮嘱。渐渐地,我的内心就又强大起来。”普布次仁说。

为了练好运球和投篮,他每天提前半小时到达训练场地。为了快快长高,他勤练弹跳。受了轻伤或者身体轻微不舒服时,他都咬咬牙坚持训练。

如今,他已经长高到一米八。“以前我经常被别人打败,现在我已经能打败别人了。”他开心地说。

昔日的殷切期盼,已化作今日庭院里金黄的收获、车间里轰鸣的动能、课堂上琅琅的书声、指尖上创新的灵感;总书记当年的叮嘱,已深深融入家庭的日常,成为很多人奋斗的座右铭。

家国兴盛

千家万户有本幸福账

翻开熊成龙的家庭记事本,上面写着他的家庭幸福账:我在苗圃基地担任技术指导,每月收入5000元;妻子在村文旅项目做厨师,每月收入4000元……

去年11月5日,在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村民熊成龙家,总书记从幼儿托育到医疗养老、务工务农,事无巨细地关心。

10月17日,熊成龙说,感恩总书记的关怀,自己很想向总书记报告家庭幸福账。

“这5年来,村里产业发展,我们有活干、有钱赚,生活越来越便利。我想对总书记说,我们正牢记您的嘱托,让好日子越过越红火。”熊成龙说。

“十四五”期间,从摆脱贫困到迈向富裕,从安居乐业到乐享发展,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家国不断向善向好,最是动人心弦。

走进农家小院、社区楼宇、工厂车间、科研之家、创业工坊……记者倾听炉灶边升腾的欢笑,感受院落里新添的生机,触摸账本上日益增长的数字,凝视孩子们拔节长高的身影,捕捉奋斗者眼中闪烁的光芒。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青海省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牧民索南才让“晒”出家庭幸福账时说,总书记去他家看望后,增强了他对一手抓保护、一手抓发展的认识,他融入环青海湖旅游市场发展“快车道”,开了接待游客的小店,全家吃上了生态饭。“这幸福的日子,一定要邀请总书记再来看一看。”他说。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每一个家庭的点滴变迁,是“十四五”波澜壮阔发展史诗中跳动的音符。

他们手中“晒”出的幸福账,是“十四五”发展的生动投射。

家事连着国事,民心连着党心。涓滴幸福汇成磅礴江河。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宏斌 王婧

编辑:万林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