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政协报聚焦十堰:为一山而来 为一城停留

时间:2025-09-26 13:00 来源:贵州政协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原标题:特稿丨为一山而来 为一城停留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

▲十堰城区群山环绕、高楼林立。刘 昆 摄

秋色浸染,十堰如画。9月18日至19日,中国报业传媒2025文旅融合与媒体传播大会在湖北省十堰市召开。这座拥有“仙山、碧水、汽车城”3张世界级名片的城市,迎来全国110余家媒体机构的近200名代表。与会人员聚焦传媒与文旅深度融合新路径展开探讨,并实地见证十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PART01

武当山:在传承中发展  在保护中创新

600年前,明永乐皇帝“北建故宫,南修武当”,同时开启了两大国家工程。经过元明历代皇帝的“接力”,在武当山方圆800里的山水沟壑间,9宫8观等33处建筑群拔地而起,体现了中国建筑艺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秀传统,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馆”和“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故宫”。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 (1)

▲武当山金顶 刘 昆 摄

如今,新兴科技正为古老山川注入新活力:智慧导览将宫观“搬”入云端,5G信号直抵天柱峰顶,混合现实(MR)技术再现古建筑神韵;山下的槲梅溪谷民宿集群、遇真宫遗址公园、玄武湖国际康养基地也相继落成,武当山机场即将开通国际航线……一场“山上增辉添彩,山下腾笼换鸟”的空间革命,正催生多元业态共生的文旅新生态。这座天下名山,正以全新姿态,成为撬动十堰全域文旅融合的战略支点。

在武当山脚下,静静矗立着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无数传奇的宫殿——玉虚宫。这座宫殿,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默默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荣耀。

代表们走进玉虚宫,虽然大部分宫殿仍在修缮之中,但现存的遗址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它曾经的鼎盛气象。主殿完存,其雕花配饰皆是精美的悬塑雕像,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昔日的辉煌工艺。“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武当精神,更让我们生发出保护和修缮我国珍贵历史遗迹的责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玉虚宫将以更加完整、更加壮丽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武当山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有代表如是说。

在武当山非遗展示区,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在代表们面前呈现。实景演出《武当一梦》巧妙融合光影、音乐与武术,将太极哲学的深远意境娓娓道来,演出现场掌声此起彼伏。人民政协报记者苏俊七观看完武当太极功夫表演后感慨道:“我一直特别崇拜太极功夫,今天看到真人展示,实在太震撼了!回去之后,我不仅要好好撰写报道,还要向亲友们大力推荐武当之旅。”

“大道行武当,太极遍天下”。近年来,十堰市推动打造大岳龙顶、太极祖庭、功夫之都、中医圣地、隐仙社群“五位一体”的“武当新圣地”,奋力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2024年,武当山景区游客量突破千万,收入达103亿元。

PART02

郧阳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本

2023年,“郧县人”三号头骨化石考古发掘的出土被评为“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同年8月,“郧县人”被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入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中国历史》;同年9月,“郧县人”亮相央视开学第一课。去年8月,“郧县人”被写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第1课。今年8月,“郧县人”正式编入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成为高中历史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标志着学术界对“郧县人”历史价值的高度认可,更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将会认识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的这个“小地方”。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 (2)

▲湖北郧阳龙韵村 李尚菲 摄

9月11日,国际权威SCI期刊《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地球科学前沿》)发表中国科研团队的论文称,中国科学家首次将“碳酸盐激光剥蚀铀铅定年”技术用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被发现的郧阳区柳陂镇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这让郧阳区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 (3)

▲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考古方舱内部 李尚菲 摄

代表们走进郧阳区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了解发掘情况,并在郧阳区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地质公园感受增强现实(AR)技术让沉睡亿万年的化石“重获生机”的魅力。黄冈市黄州区融媒体记者朱东方参观后,连连惊叹:“这片区域汇聚了两处世界级遗址资源,实在是得天独厚!要推动这里发展,得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加强宣传,让每个人都成为遗址文化的传播者;另一方面要持续深化文旅融合,让历史真正‘活’在当下。”

据介绍,依托“郧县人”“恐龙蛋”“汉江水”三大世界级文旅资源,郧阳区着力推动资源价值转化,在文旅融合发展、旅游业态创新与生态文化保护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8月23日,“2025全国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创新峰会”在昆明召开,郧阳区荣获“中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称号。

在郧阳区柳陂镇龙韵村的新晋网红打卡点——“落日咖啡馆”门口,代表们看到游客排起长队。咖啡馆老板何崇燕介绍,该咖啡馆从十堰城区迁至龙韵村仅4个月,已实现创收100余万元。

而在龙韵村非遗体验区,白墙黛瓦间千年文脉触手可及:陶艺工坊里,泥土在指尖复刻恐龙足迹;剪纸铺中,剪刀开合间“郧县人”头骨轮廓跃然纸上;戏楼飘出汉调二黄的悠扬,与石磨碾出的玉米面香缠绕成歌,让人流连忘返。

龙韵村是湖北省首个易地扶贫搬迁新建行政村。近年来,龙韵村将扶贫与扶智、生活与旅游、共建与共享等内涵要素有机融合,实现山水村互动、文旅农互融、村企民共兴。如今的龙韵村,已成为集“农、旅、文、商、学、艺”于一体的新型社区与美丽乡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9项国家级荣誉,以及“湖北省直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湖北省旅游名街”等15项省级荣誉,还先后接待9批次外国高级党政考察团到访学习。龙韵村的魅力正逐步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PART03

“中国商用车之都”:向高向新笃行

9月8日,东风龙擎动力有限公司再次迎来高光时刻——东风龙擎 DGi13发动机、DDi47发动机的年产量双双突破10000台。这不仅是龙擎研发实力、制造水平的重大跨越,也是十堰市商用车产业发展历程上一个催人奋进的节点。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 (4)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全 正 摄

近年来,十堰市持续巩固中国商用车之都地位,锚定打造世界一流商用车之都的目标,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着力培育更具竞争力的汽车产业生态圈,全力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代表们走进东风商用车整车工厂,只见机械臂整齐挥动,装配线井然有序,一辆辆重型卡车缓缓驶出生产线,智能制造的独特魅力令与会代表赞叹不已。而东风汽车博物馆更是令代表们眼前一亮——作为中部首家汽车博物馆,这里融合工业文化与创新文旅,馆内2000余件展品、上万幅图片生动述说着车城相依的历程。山西忻州日报社记者部主任王金华一边拍摄,一边感慨:“这就是工业旅游的魅力!游客亲眼看见汽车诞生的全过程,有别于自然风光,这种独特的体验无比珍贵。”

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建成“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目前,全市拥有12家整车企业、300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可生产100多种车型、1000多类总成及4000多种零部件,是全国汽车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集群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已形成“商用车全系列、乘用车多品种、新能源强链条、零部件全配套”的汽车产业体系,建成重、中、轻、微、客、专用车、新能源等商用车全系产品生产链。

近年来,面对全球汽车行业能源革命、智能革命、竞争加剧“三大变局”,十堰主动求变。8月底,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围绕巩固中国商用车之都地位,着力构建“商专一体、乘专一体、整零一体”多轮驱动格局;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锚定全球商用车技术创新策源地目标,提升发展含新量、含金量。

未来,十堰市将继续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化深度转型,巩固提升中国商用车之都地位,在全球汽车产业舞台上书写更加优异的“十堰答卷”。

编辑:张红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