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导航》| 从独行到同行,孩子的校园社交指南请查收

时间:2025-09-09 16:39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阮晓燕)九月的校园,课间的笑声、课后的分享,藏着孩子们最纯粹的社交日常。你家孩子是否还在为“没朋友”发愁?想加入游戏不知怎么开口、和朋友吵架不知怎么和好、融不进寝室生活……别慌,FM92.0十堰旅游生活广播携手十堰市科学技术协会、十堰市心理咨询师协会联合推出《心灵导航》节目,特邀两位心理咨询师,把校园社交拆解成了可操作指南

IMG_9178

十堰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觉知心理负责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阮彩霞指出,先搞懂孩子的“社交年龄关键点”很重要,不同年级的社交需求天差地别,找对方向才能帮到点上。

社交年龄关键点

低年级(1-2年级):主打“玩伴破冰”

孩子对朋友的定义很简单:“愿意跟我玩就是朋友”。家长可以帮他准备小贴纸、小玩具当“社交道具”,鼓励他说“我有积木,要不要一起搭?”

中年级(3-5年级):破解“小团体”困局

遇到“他们不跟我玩”时,别指责孩子“不合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唐晓玮老师建议:教他“用优势融入”,比如画画好就主动帮班级做板报,慢慢被小团体看见。

高年级(6年级以上):学会“边界感社交”

纠结“怎么拒绝朋友”时,家长可以教他“温和坚定”句式:“我今天要写作业,下次再陪你去打球好吗?”

家长避坑3原则

1. 不包办:孩子被学习小组拒绝,别直接找班主任,先夸他“主动邀约很勇敢”,再一起分析原因;

2. 不忽视:孩子说“插不上话不想上学”,别怼“专心学习就行”,先共情“像个外人的感觉肯定不好受”;

3. 教方法:练“共同话题切入法”,比如发现同学看科幻书,说“这本书我也看过,机器人超酷!”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第三代儿童教育导师唐晓玮建议,老师应营造“包容班级”的3个小技巧:

◆ 设计全员参与的任务:让内向孩子负责画道具、读旁白,用优势获得认可;

◆ 每天1分钟夸“小友善”:“小宇帮同学积极办板报”“小涵教同学认字”,让善意被看见;

◆ 用“换位思考”解矛盾:问“如果你是他,被拒绝会怎么想?”

校园社交不是“选修课”,而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这份指南,帮孩子从“独行”稳稳走向“同行”。校园社交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虽然会有坎坷,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孩子们就能顺利走过这段路,从独行的迷茫走向同行的欢乐,收获满满的友谊和成长。

最后想对孩子说:不用和所有人做朋友,有一两个能一起聊天的伙伴就很好;想对家长说:别替孩子走社交的路,陪他慢慢试,他终会找到自己的同行者。

校园很大,但有朋友的地方,就是温暖的小世界。

如果你也有心理困扰,别犹豫,快来关注《心灵导航》。每周一16:00至17:00,锁定FM92.0十堰旅游生活广播、FM101.9十堰交通音乐广播,让我们一起探索心灵奥秘,拥抱健康生活!

编辑:思渺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