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刘源基 通讯员 黄林)十堰水源公司始终强化党建引领,以“四个坚持”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建联建优势,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营造出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为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坚持党建引领,让党旗始终飘扬在一线。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压实主体责任。以清廉水源建设为抓手,打造清廉工程、平安工程,累计制定“三重一大”制度、一岗双责、安全生产管理等40多项制度,将清廉国企建设融入公司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二是扩大组织覆盖面,发挥联动效应。研究制定“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工地上”品牌创建实施方案,将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审计等单位党员干部纳入各标段党支部统筹管理,高效服务工程建设。三是创新联建形式,营造良好氛围。与各参建单位签订《党建结对共建协议书》,以组织生活会、职工运动会、劳动技能竞赛、银企联建、税企联建等方式,累计开展联建活动30余次,把支部联建作为思想共育、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的重要抓手。
坚持创新载体,将廉洁教育延伸到一线。一是狠抓思想教育,夯实信念根基。建立长效化学习机制,将清廉教育纳入领导班子会议、干部职工培训、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常态化学习教育引导,保持清正廉洁。二是狠抓作风建设,落实制度要求。严格落实廉政谈话,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将党风廉政纳入经理层以及各部室年度业绩考核范围,与各施工标段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压实廉洁责任。三是狠抓监督检查,压实主体责任。组织“清莲水源行动”工作专班深入各施工标段监督检查,抓好问题整改销号。常态化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守住守牢拒腐防变防线。
坚持上下联动,将各方资源汇聚到一线。充分发挥党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整合资源”优势,有效调动干部资源、技术资源、部门资源等在工程一线汇聚。一是把领导干部配到一线,当好领头雁。构建“市水利和湖泊局+水源公司+参建单位”多位一体的项目监督管理体系,同时由市国资委派驻指导员对各施工标段联建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水源公司派驻5名中层干部担任联络员,常态化调研检查,为项目高效建设保驾护航。二是把优秀党员干部派到一线,当好排头兵。党员干部通力协作,解决安全质量、施工技术、融资提款、农民工工资支付、征地移民、施工用电等问题,探索出《TBM后配套平交式罐车移运系统》《TBM滑车机构及隧道掘进机》等专利技术,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施工成本。三是把地方党组织聚到一线,当好推进器。加强与各标段党支部以及沿线各地县乡村三级党组织沟通联动,集中力量解决项目征迁、施工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坚持着眼长远,让干部能力提升在一线。一是找准定位谋发展。组织干部赴深圳水务、红旗渠、鄂北调水等地考察学习,确立“优化水资源整合科学利用,助力十堰山水生态城建设”发展定位,力争实现从“引水、供水、排水、治水”一体化改革,助力城市涉水事务健康发展。二是学以致用促发展。积极开展管道直饮水项目,与水务公司合资组建十堰市天净沙管道直饮水公司,直饮水业务迅速在城区铺开,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华悦府、龙城花园项目有序推进。加强与主管部门对接,进一步争取水库资产划拨以及原水供应经营权,为后续实施水资源调度和运营奠定基础。积极收购水利施工资质,承接涉水项目,努力拓展涉水产业,增加公司收入来源,提升债务偿还能力。三是奖优罚劣固发展。开展内部竞岗、上挂下派、末位淘汰等机制,破除平均主义,形成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增能减的改革新格局。对3名工作成绩突出的党员干部提拔重用,激励党员干部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通过发挥“四个坚持”工作机制,公司持续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工程建设高效推进。2024年克服不良地质等重重困难,实现了1标、2标主线隧洞以及3标倒虹吸暗挖隧洞与竖井的安全贯通。试验段隧洞工程、马百支线工程基本完工。工程实体质量在全市水利工程质量飞检中全部合格。二是廉洁氛围全面营造。通过廉政教育、风险排查、监督检查等措施,形成浓厚氛围和高压态势,有效杜绝违规违纪行为发生。三是企业发展动力强劲。通过明确发展定位、严格选人用人机制等,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热情,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
编辑:刘源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