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记者 张焱 通讯员 钟泽宇)在医学领域,意识障碍患者的治疗一直是重大挑战,目前,我国因脑外伤、脑卒中、缺氧性脑病等导致的慢性意识障碍患者超过50万人,如何帮助这部分患者苏醒、恢复肢体活动能力、回归生活?近日,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创伤、功能神经及小儿神经外科疾病诊疗中心王辉专家团队成功开展一例脊髓电刺激促醒手术,将一名昏迷数月的“植物人”患者“唤醒”。
今年正月初五清晨,59岁的黄(化姓)先生接水时突发意识障碍仰面倒地,经当地医院心肺复苏后陷入深度昏迷。“当时一杯水都没接满,人就突然倒下了。”回忆起老伴儿的发病场景,朱(化姓)女士仍心有余悸。为了寻求进一步治疗,家属将黄先生转院至太和医院。
经太和医院神经创伤、功能神经及小儿神经外科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张涛诊断,患者因颅脑损伤而导致慢性意识障碍,昏迷评分仅8分(正常15分),处于俗称的"植物人"状态。
面对家属"不放弃任何希望"的坚持,张涛专家团队决定采用脊髓电刺激术促醒患者。3月23日,在充足的术前准备后,张涛、周一团队在医院神经介入中心为黄先生实施了全麻下“脊髓电刺激术”。术中,张涛团队在患者颈髓处植入电极,通过持续电刺激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术后三周,经不断调试,奇迹开始显现,黄先生不仅能对呼唤产生反应,还能通过简单动作表达需求。
“现在说握手他会配合,渴了会发出声音,手术做的特别值得,老伴儿已彻底摆脱深度昏迷状态。”采访中,朱女士高兴的向记者介绍到。目前患者已转入康复治疗阶段,其苏醒案例也为众多罹患“慢性意识障碍”家庭点燃了希望之光
太和医院神经创伤、功能神经及小儿神经外科疾病诊疗中心主任王辉介绍,我国现有超50万慢性意识障碍患者,传统治疗手段收效甚微。脊髓电刺激术通过调控大脑觉醒系统,为脑外伤、脑卒中后昏迷患者带来新希望。目前医院正探索结合脑机接口技术,未来有望实现更精准的神经功能重建。
编辑:林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