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赵向军 汤海涛 通讯员 罗优优)近日,2025年中国龙狮公开赛湖北黄石站结束,汉江师范学院龙狮队凭借节目《狮跃乾坤——太极魂》的精彩表现荣获“北狮自选套路项目”铜奖,并登上央视体育频道。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荣誉的背后,他们又有怎样的付出呢?
能文能“舞” 记者探访汉江师院龙狮队
比赛场上,队员们配合默契,将传统北狮表演与太极元素巧妙结合,特别是高难度动作双狮互叠、引狮员驾狮、坐肩、钳腰、旋转,时而如行云流水,时而如雷霆万钧,既展现了狮子的灵动,又体现了太极的韵味,成为整场表演的点睛之笔。
龙狮队引狮员陈威龙介绍,为了将北狮的勇猛刚劲与武当太极的柔中带刚相结合,队员们经过近两个月的融合与排练,完成了这套武术套路。
汉江师范学院训练厅内,两只狮子在队员们的默契配合下闪转腾挪,尽显灵动与威风。载誉归来的舞狮队立即又投入练习中。
教练潘成告诉记者,要想把一头狮子演活实属不易,比如狮子挠痒动作,狮头和狮尾的配合一定要到位,狮头通常由灵巧、瘦小的学生担任,而狮尾则选择力量强、身材壮硕的学生,以确保能够稳稳托举起狮头及狮头演员,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
潘教练还亲自示范了狮头的操作方法,记者进行了现场尝试,但记者很快发现这并非易事,需要极高的默契度和技巧。
龙狮队队员姜铂昊旸介绍,狮头加上皮套等装备,有十几斤重,长时间佩戴非常辛苦,尤其在天气炎热时,队员们经常汗如雨下。
舞狮表演者精湛技艺的背后,是无数次的艰苦训练。就在记者拍摄过程中,因为狮子翻背的动作没有配合好,队员从2米高的桌台上跌落下来,队员刘斌表示这些情况经常发生,正是这些磕磕碰碰中的磨砺,让他们的技艺慢慢变好,动作逐渐熟练。
汉江师范学院龙狮队成立于2023年,队伍由40名来自不同专业的在校学生组成。他们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每周坚持训练3次,每次3小时,风雨无阻。
队员姜铂昊旸介绍,他最初对舞狮产生兴趣是因为学校里的表演,觉得非常有趣且充满挑战,于是决定加入龙狮队,虽然训练过程中他有时会感到疲惫和崩溃,但都咬牙坚持下来了。
教练潘成介绍,龙狮队已初步形成了大一至大四的梯队建设,每支队伍有十人左右。
舞狮属于我国的非遗传统文化,除了寓意吉祥纳福,舞狮过程中展现的力量、协作等也起到正向引导作用。在大学中推广舞龙狮文化,就是为了让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守正创新 传统舞狮与武当太极实现完美融合
汉江师范学院龙狮队的队员们巧妙地将武当太极融入到传统舞狮的套路中,一动一静,他们的舞狮表演也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龙狮队教练潘成告诉记者,汉江师范学院龙狮队的舞狮属于北狮。与南狮着重威猛不同,舞动则是以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为主,一般是雌雄成对出现,南狮和北狮在造型上有明显区别,北狮更加拟狮化、真实化。
北狮表现的是狮子的威猛雄壮之风,但如果一成不变,就会与时代脱节,如何守正创新,潘成动了一番脑筋。他说,十堰的武当文化和太极文化是本地的地域文化,此次比赛自选套路,所以他们尝试将太极和北狮进行融合。
舞狮都需要一个武士手持彩球来引狮,狮子要跟随这持球武士做出各种惟妙惟肖的动作,要加入武当太极的元素,就需要在这个持球武士动脑筋,于是,他们向市武术协会求援。
引狮员陈威龙介绍,北狮勇猛刚劲,武当太极刚柔并济,为此,他与潘老师多次深入研讨,反复揣摩舞狮套路。
人员配备到位,接下来就是融入配合,虽然陈威龙有深厚的武术根底,也要经过不断地融合改进,不间断地练习。
太极与舞狮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一动一静之间,既展现了狮子的灵动,又体现了太极的韵味,成为了整场表演的点睛之笔。为此,这场表演取名为《狮跃乾坤——太极魂》,在各项比赛中崭露头角。
教练潘成介绍,自2023年组队以来,汉江师范学院龙狮队在各项比赛中多次获奖。在湖北省的比赛中,他们夺得了四个第一、两个第二、两个第三的好成绩,在全国赛中,他们也展现了实力,第十五届、第十六届全国赛都夺得了金奖。
编辑:张红艳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