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医院血液内科蛇年首例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顺利出仓

时间:2025-02-11 15:32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记者 龚亮 通讯员 王慧 陈旭)2月11日上午,正值乙巳蛇年元宵节前夕,46岁的林女士(化姓)在太和医院血液科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走出了移植病房的大门。经过30多个日夜的分离,林女士与家人再次相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家人相拥而泣。林女士也成为太和医院血液内科蛇年首例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出仓的患者。

微信图片_20250211152226

以为是“贫血”,却被诊断为血癌

一年前,林女士开始出现头晕、四肢乏力等症状,起初她以为只是普通的贫血,并未在意。然而,症状持续了半年后,在丈夫艾先生(化姓)的坚持下,林女士来到太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张露璐的门诊就诊。经过血常规检查,发现林女士不仅贫血,还伴有白细胞升高和血小板减少。进一步的骨髓检查结果显示,林女士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不良组)。

这一诊断结果对林女士的家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家人为了不让她承受过大心理压力,选择隐瞒病情。张露璐了解情况后,积极与林女士的丈夫沟通,介绍急性白血病的医疗进展:“通过积极化疗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完全有可能治愈。” 在家人和医护人员的鼓励下,林女士逐渐接受病情,顺利度过诱导化疗阶段,病情达到完全缓解。经过巩固治疗,她的骨髓微小残留病灶转为阴性,相关预后不良基因突变转阴,迎来最佳移植时机。

配型之路坎坷,最终选择单倍体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找到合适供者是关键,首选同胞全相合供者。林女士的弟弟和妹妹都愿意捐献干细胞,但配型均未成功,这让她陷入绝望。关键时刻,张露璐提出可以考虑单倍体移植,虽然排异几率略高,但复发几率低,对预后不良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林女士担心女儿年轻未婚且体重轻,捐献干细胞会影响健康,经医生详细解释,了解到捐献对供者身体并无影响后,同意与女儿配型。尽管配型结果显示 DSA 呈阳性,但现有技术可通过回输前预处理解决,不影响干细胞植入。

移植前检查发现,林女士体重仅41公斤,BMI 为 17,属于低体重状态,大剂量预处理药物可能导致脏器损伤;她还患有丙型肝炎,免疫抑制剂使用可能激活肝炎病毒,增加肝衰竭风险;同时,她有抑郁症病史,移植前处于抑郁发作状态,封闭环境和身体不适可能加重心理负担。

Still1201_00000

面对重重挑战,张露璐带领移植团队查阅大量文献,咨询国内顶尖专家,结合院内多学科会诊,为林女士量身定制移植方案,并对并发症做了周密预案。护士长张琼带领护理团队开展叙事护理,动态监测,减轻她的焦虑情绪。

移植成功,元宵节前顺利出仓

林女士的最佳移植时机恰逢春节,她曾提出推迟移植,但考虑到病情随时可能复发,张露璐决定春节不关仓,如期进行移植,并安慰她:“除夕不能团聚,但我们可以元宵节团圆。”

微信图片_20250211152725

1 月 11 日,林女士进入移植仓开始预处理化疗,女儿积极配合完成造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春节前夕,林女士顺利接受干细胞回输,过程顺利。春节期间,移植团队医师每日密切监测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护理团队精心照料,帮助她保持乐观心态。林女士未发生严重感染和排异反应,心理状态稳定。回输后的第 15 天,女儿的干细胞成功植入,随后造血功能逐渐恢复,各项指标正常,达到出仓标准。元宵节前夕,林女士顺利出仓,与家人团圆,血液内科还为她颁发了 “荣誉证书” 和 “熊猫挂图”,祝贺她涅槃重生。

张露璐表示,细胞植活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移植后的全程管理尤为重要。林女士在移植后仍可能面临排异、感染、复发等挑战。太和医院血液移植团队拥有丰富的移植后并发症处理经验,已为林女士制定了详细的复查和随访计划。

张露璐介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的唯一根治手段。然而,这项技术难度高、并发症多,尤其是单倍体移植,需要医院具备高水平的多学科协作和精湛的移植技术。

太和医院拥有50余个国家级及省级重点专科,技术创新始终保持领先。血液内科配备了百级无菌层流移植仓和专业的移植团队,秉承“病人至上,协同创新”的理念,为十堰毗邻鄂豫陕渝地区的广大血液病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技术,大幅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更多患者带来了希望与平安。

编辑:朱君龙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