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网评论员 陈新
水运连着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想国泰民安、岁稔年丰,必须善于治水。”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丹江口水库开闸放水,汩汩清流激情奔涌,越过高山、穿越隧道,淌过平原,一路北上,润泽京津。十年来,一滴滴北去之水,累计超过68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26个大中城市、约1.14亿人口。
十年来,十堰市牢记嘱托,把“守好这一库碧水”作为“天大的事”,以流域治理理念统筹四化同步发展,当好忠诚“守井人”,用心用情用力治水、守水、护水、保水,确保碧水永流淌。
护水护出大爱之城。一城山水,满城好人。在十堰,为库区一滴水,人人甘当志愿者,人人争做“守井人”。环保志愿者遍地开花,浸润着库区每个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50个社会志愿服务团体参与“文明河流”建设,带动广大群众开展生态文明宣讲、垃圾捡拾、水面漂浮物清理、村庄清洁等各类守水护水志愿服务活动3.2万场次,参与志愿者15.8万人次。一批又一批“最美守井人”层出不穷。
护水护出美生态。如何确保一泓清水北上,既需要水源地区坚守责任担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清源头、管斧头、护山头,合力守好一库碧水。十堰将23条小流域纳入治理清单,梯次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通过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管污等系统治理,条条河流呈现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新景象,十堰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护水护出发展新赛道。十堰逐“绿”向“新”,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近年来,十堰扛牢“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责任,把生态“好水”变为发展“活水”。开辟新型电池、数字经济、循环经济等产业转型“新赛道”,构建绿色低碳产业“雁阵群”,先后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有了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常年保持在地表水II类及以上标准响当当的生态招牌,不断吸引客商前来投资。在十堰,“源头活水—纯净水—功能饮料—食品加工”一体化百亿产业集群正在悄然崛起。生态治理重塑了绿水青山,也变成了一方富民靠山。
碧水北送扬波千重,长河泱泱利泽万方。十年通水,跨越山海,润泽民生,它不仅是水的流淌,更是情谊与希望的传递。让我们始终如一,坚守初心,守护好一库碧水,守护好这一伟大的民心工程。
编辑:陈琦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