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习主席看世界丨“from China to Peru”是个英文成语你知道吗?

时间:2024-11-13 21:09 来源:央视新闻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QQ_1731503399819

习近平主席曾说:“中国和秘鲁相距遥远,《英汉大词典》有一个词语,叫‘从中国到秘鲁’(from China to Peru),意思是‘走遍天下’。”

秘鲁远在地球另一端,却也是我们走遍天下皆老乡的“比邻”。

这座城市的名字竟然叫这个?

QQ_1731503418709

海拔3400米的古城库斯科,是秘鲁南部库斯科省的省会,也是古印加帝国的首都,有“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之美誉。

a4bf4e1df8d834521a83f11fc1dc46ce_e0730cf2c4f84aa1a72558edc8973735

你知道吗?“库斯科”在当地语言中,意思竟然为“肚脐”!作为印加文明的商业、农业与宗教中心,印加人相信,这里就是大地的中心。

3b52f9f1c858cd04b412bbbd4972b3fe_808b173bae844c70868b76e567f67bbd

作为“古印加文化的摇篮”,1983年库斯科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是谁“力大无穷”,聚石成塔?

在库斯科城郊外,矗立着一座座“石头塔”。这些巨大的石头均匀而精确地砌在一起,“拼写”出石头搭就的“史诗”。

这里是库斯科的萨克萨瓦曼,也被称为“巨石阵”或“巨石之城”,曾是重要的军事要塞。这里到底是谁建的,又是怎么建的,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d95d2367259e8b39924b29c5bfc2ccae_4669d64cec6e498fa5e5bbf32b160d35

5ce3f05c71b63d276abdcd102cb1ea4c_59e1a5f64a0143d6b752ce7e2966d536

实在难以想象,这些重达300吨的巨石是如何被精准拼接,缝隙间甚至连一张纸都难以插入。

又是谁取巨石造城,与山比肩?

古印加帝国的奇迹,不仅在库斯科城郊外,更矗立于库斯科西北的山脊。

这里是安第斯山巅的“天空之城”,也是古印加的“失落之城”。

074bd144a2218447326268b758a77c10_5848845dcb8140199e6cbdc7fa8cd2d8

远眺,庙宇、宫殿、露台、纪念碑、城墙如画卷铺展;

近观,三万公顷的石城诉说着未解之谜。

9b00218c16bfaf7219f1112d8826d6e9_5f03a86bebb2400d88f17156d1840fc2

这里,就是“古老的山巅”马丘比丘。

15世纪修建,隐匿百年后又重现人间,2007年被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1983年,马丘比丘古神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未至马丘比丘,怎算抵达秘鲁?

彩虹咋跑到山上了?

在距离库斯科三个半小时车程的安第斯山脉上,隐藏着一片新晋打卡地:彩虹山。

bbbca3dbeb7d636af6f00a6d688a3492_5fd441181fab4aaf8ba0f7ebf86f8eeb

据库斯科市的官方说法,这些颜色是由土壤蕴含的矿物成分天然形成。

55ef7660b290aa1183d143269ac687c7_ff1df6651d4547fc8bd72a0410e09c75

对了,要想看到山上的彩虹,也没那么轻松,得爬5200米呢……

啊?秘鲁人管土豆叫“爸爸”?

在秘鲁,五颜六色的可不只有山,还有这种食物!

QQ_1731503513726

土豆,在秘鲁被称为“papa”。秘鲁竟然有4000多种土豆!

a0259fa306adf0a8ff4610045110518f_9e43d2ab506a462a976728d1cc68025e

秘鲁的土豆不仅颜色多样,形状也各具特色。“美洲豹的鼻子”“猫爪”“手掌”……在这里,见到什么形状的土豆你都别惊讶!

2468540b13032cda3699818013827d05_505ab0c39e964304a44bd9f9a7f9dbd8

△秘鲁黑松露煎蛋土豆泥

6fed24518dbfcfded6267ae976f1af0f_352710d2da684126b08d4f8a5aaf58c2

△香草土豆冰淇淋

1b73bbd2da56472184b339f1361fd38e_f2a4bff955054b74bf2772e61dd9bab2

△今年5月30日,秘鲁庆祝首个“国际马铃薯日”。当地一个街头市场上,展示着用马铃薯制成的薯片。

在这里,土豆的用途和吃法也花样百出。不仅能煎、炸、煮、炒,还能做成面包、冰激凌,甚至还能泡酒!

c5345d5f6d7ad21b80aeec05430c9443_486ea4afd70d4df2aced4d8f596227c8

△中国和设在秘鲁的国际马铃薯中心合作密切,25%的中国土豆品种是秘鲁品种的改良。

据悉,中国也有25%的土豆品种是秘鲁品种的改良,是谁的土豆DNA又动啦?

是萌物也是宝物

秘鲁最大网红竟是ta?

云吃土豆之后,我们再去探探宝。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秘鲁的国宝神兽是什么吗?

答案呼之欲出——没错,就是呆萌又珍贵的羊驼!

QQ_1731503593384

秘鲁是全球羊驼数量最多的国家,光颜色就有20多种,rua起来超幸福。

7d69495ff4bc35932127fa06bc378be4_caec6d35f405434bb30145cc59bff576

羊驼只能卖“萌”吗?大错特错!羊驼可是秘鲁“会走路的黄金”呢,它们全身上下都是宝。

dcd9625ac968ce0588c890d2ddf1fcb3_6cfdbb0b3eb64396bb4ea2c47f2a94d0

△羊驼毛线

650975395cc01f29af774dee0a288be4_edd861f474bc468e8c2d8690b535c03a

△位于库斯科的羊驼毛纺织品和南美骆驼展览中心,摆放着五颜六色的羊驼毛制成的毛线。

cb84a07ddf7edd65ec849fa9e427ffa4_38979eb8732f40689c738334878fc0db

△在位于“世界羊驼之都”秘鲁阿雷基帕的一家羊驼毛编织工作室里,一名安第斯纺织工正在整理羊驼毛。

保暖柔软的羊驼毛是世界顶级的毛料,羊驼肉更是鲜美多汁,而羊驼的骨头、皮革、脂肪甚至粪便还可以制成乐器、肥料和药品,不可不谓用途广泛。

daa4566cdb5665daae908e8d1d79cf9b_792e163425c54d358a1f8c01ca4a9e05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上的秘鲁羊驼玩偶。

对了,中国可是秘鲁羊驼毛的最大买家,羊驼玩具更是连续七年亮相进博会,萌趣十足!

跨越半个地球也能找到“老乡”

漫步在利马街头,除了羊驼、土豆外,还有随处可见的“chifa”、相似的肤色与面孔,让人不禁猜想:中国人和秘鲁人,莫非是远亲?

QQ_1731503671357

你知道吗?每十个秘鲁人中,就有一人拥有华裔血统,总数达250万至310万。

12ac8bc3762ac08b55648e3748ccd1f4_698d788997b547a2b9f716d94e59a52e

cf015b49430a3e00b08697754be4a6a9_b226240d38c14c498d397cd2d230c1f0

37c299377a9b53f44a33134914192787_1c9382d69508477ba7d37bfccab4c79e

华人漂洋过海,将酱油、米饭融入秘鲁风味,将中文发音当成招牌,将中秘友谊之绳紧紧系在此地。

2a74575a2a59c4e8475a2a7fb44e9d55_3f57da4ea2e04d9ca616929ba295bb85

5b2373ea402a95d2fcd125dc9b78ac85_a06a5c14a78c4188af1f3230ce4cf93b

位于利马市中心的唐人街,是西半球历史最悠久的唐人街;而在利马市中心的中华通惠总局,也已成立140年之久。

9d9aec05db93a0d3dddefa2fd7fa35ae_009f9926c3f04ce88acb645c7eed8d85

0936501bc0fd22af9b72bdc11619c436_19b61e6d3eb14f7ebef464ab97202df2

758d3f0604f6ac386c20715c131ebc31_e3c659a3529f4b2ab53877c633801a5c

一百多年前,华人在这片宝地落地生根。如今,两国友谊仍在续写着更多“超赞”篇章。

叮~,冷知识提问环节

秘鲁的“秘”为啥读“bì”不读“mì”?

下拉揭晓答案

你猜对了吗?

5e262056899749d0729c5eceb1e639be_20241112070341854

e0f87153bf2fccc030c903e521ef87f5_5baa22ec41914072838d7a6bcc5e585f

30db169c175148736053e9005212d05f_9d9e61e9a567498199697ccd17953738

总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赵新宇 文凡

主编丨王瑶

记者丨邓雪梅 侯佳琦 王璐璐 冯丽 盛嘉迪

编导丨曹梓楠

撰稿丨谢淳 陈思睿 曹梓楠

制作丨曾正源 吴春英 魏然

视觉丨朱灵萌

编辑:姜鹏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