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庆祝共和国华诞,十堰广播电视台从10月1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全方位展示近年来我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反映广大干部群众勇于创新、敢于拼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全市人民爱党爱国、感恩奋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十堰篇章。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翁红 徐静 竹山融媒记者 党时轩)未来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是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十堰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积极抢占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激光产业等新赛道,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王锦阳是湖北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一名在校生,这几天他利用课余时间,来到市低空经济产学研用创新基地,进行无人机培训。他认为低空经济在未来会是一个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广阔。
无人机操作给王锦阳拓宽了就业门路,开班仅20天就有30多人来这里学习新技能,越来越多的人正瞅准“风口”,顺势“起飞”。
市低空经济产学研用创新基地负责人马吉星介绍,25天的培训期内,他们会从理论培训、模拟飞行、实操训练、无人机维修保养构造四个方面对学员进行培训,再通过民航无人机驾驶员飞行培训CAAC考试,就可以拿到民航认可的职业操作证书,进行行业应用和实操。
梦想照进现实,浩瀚的十堰空域,越来越多的无人机已经起飞:我省首条低空物流配送线路在十堰首飞,城区到茅塔乡仅需15分钟;3分钟,救命血就可以从血站直送医院;农田里,在“种田神器”的帮助下,仅凭一部手机即可管好几百亩地;去年,市林业部门实现“飞天种树”3万多棵,成活率达95%以上;竹山县开发低空旅游,8月份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5批次、30余人次完成人生首“跳”;5月底,我市出台《十堰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从政策层面打造低空经济发展十堰模式。
市经信局副局长高明忠介绍,到2026年,初步形成符合十堰实际的低空经济发展模式,将十堰打造成为鄂西北低空经济发展枢纽城市;力争聚集产业链相关企业100家,投资总额达100亿元,产业规模达100亿元;开通2至3条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航线,100条以上无人机航线,建设垂直起降点200个以上,无人机商业飞行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新”与“质”,既要向“新”发力,也要提“质”增效。新能源汽车是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一头连着消费和民生,另一头连着国家新竞争力。十堰这座“汽车城”正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用新动能促进汽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在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一条条智能化的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行,一个个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就可以完成操作,而这一切都依靠“数字孪生”世界系统实现,机器人完成的抓件、搬运、焊接等工作都与实际作业一一对应,能在数字蓝本里提前试错和演练,现实作业就变得更加顺利和精准,传统的汽车制造业也跑进了新赛道。
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焊装技术中心电气工程师范学成介绍,不管是一条线还是多条线,“数字孪生”系统都可以在电脑上对产品生产进行实时监控,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减少了人力投入。
科技成果含金量如何,要靠市场来检验。目前这样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已经在东风股份2310和东风商用车D600项目中使用,通过科技创新,企业实现了转型增效,去年,“雄安国创中心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研究所”、“东风科技研究院智能装备技术中心”在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挂牌,这为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产品研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新“赛道”。
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数字科技事业部熊稳介绍,他们完全自主研发了数字采集技术、智能制造等方面的相关软件,核心代码实现100%可控, 力争到2025年,将公司打造成湖北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注册400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91家,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17.24亿元,占GDP比重17.89%,同比增速14.3%;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54亿元;新备案3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家省重点实验室获评优秀。
传统产业因“新”而兴,催生新的增长点,生物医药产业也在向未来迈进。在丹江口市,总投资6亿元,新建的湖北共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工厂目前已投入生产。依靠自动化生产线,技术人员无需在车间现场,只需在中控室里轻点鼠标,就可以实现自动化制药,所生产的产品,年销售规模可达20亿元。
湖北共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长马鸿翔介绍,该公司二期项目已经顺利投产,按设计产能,年产量为2500吨,今年年底可以生产1000吨,计划在两到三年内实现达产达效,满足全球甾体产业、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的市场需求。
为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我市出台《突破性发展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三年行动方案》,推进“产业能级提高、企业体量倍增、产品档次升级、品牌实力增强”,力争2024年实现全市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产值344亿元。
突破新技术,布局新赛道。目前,我市正在大力推进“千企千亿”技改提升3年行动,力争用3到5年时间,推动全市12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技术改造全覆盖,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家以上。
市委党校经济学讲师郭栋梁说,在新赛道上走得更远、更稳,首先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聚焦重点领域,持续开展前沿技术攻关;其次要优化配置,以要素变革赋能十堰发展;最后要坚持立足市情,先立后破,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