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对于一般的孩子而言,还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而房县姚坪乡虎尾沟村的男孩胡文烽,此时已成为家中的“顶梁柱”,只要不上学的时候,他就会在家洗衣、做饭,照顾瘫痪的爸爸。
6月25日,记者驱车前往胡文烽家探访,眼前的一幕幕场景,让记者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胡文烽从家到学校要走20分钟山路。
遭遇变故
一夜长大
“爸爸,我回来了,你中午想吃啥?”当日中午12点,胡文烽从学校回到家,一放下书包,便挽起袖子准备做午饭。
望着满头大汗的孩子,胡文烽的爸爸胡际喜既心疼又无奈。
“文烽1个月大时,他妈妈因患精神疾病离家出走,至今未归。”胡际喜告诉记者,原本在外打工的他便回到家照顾儿子,胡文烽会走路后,他偶尔也会把孩子托付给邻居或亲友照顾,自己抽空在附近打零工。
2022年,一场意外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逼入绝境。
当年6月17日,胡际喜在务工时遭遇意外,一根碗口粗的树干重重地砸在他的后腰上,一阵钻心的疼痛过后,胡际喜腰部以下失去知觉。虽经医院全力救治,但胡际喜仍因腰椎粉碎性骨折瘫痪,只得终身与轮椅相伴。
“当时文烽才7岁,还没放暑假,我们都瞒着他,后来他听说后,非要到医院看我,看到我浑身插满管子、动弹不得,他嚎啕大哭。”回忆当时的画面,胡际喜仍然掩饰不住难过,“在我住院期间,他又是给我按摩,又是给我喂饭,晚上就抱着我胳膊睡在我身边,感觉他一夜之间就长大了。”
胡文烽踮着脚炒菜,爸爸胡际喜在后面指导。
洗衣做饭
样样在行
“爸爸,我去菜地摘点豇豆。”说话间,胡文烽已经拿起菜筐朝菜地走去。
虎尾沟村山势陡峭,沟壑纵横。胡文烽家的菜地位于家门口的陡坡下,要去摘菜,必须沿着一把铁梯子爬下去。
记者跟随胡文烽一起前往菜地,眼前陡峭的坡沟令记者双腿发颤,胡文烽却如履平地。只见他手脚并用,“噔噔噔”一股脑儿就爬下了铁梯,没有丝毫恐惧。
从菜园摘完菜要爬一个很陡的铁梯,胡文烽却毫不害怕。
“爸爸,你猜我手里是啥?”从菜地回来的胡文烽,突然从兜里掏出紧握的拳头,要给爸爸一个惊喜。
“哈哈,猜不到吧,是小西红柿!”说完,胡文烽挑了最红的一个塞进爸爸口中,随后便去做饭。
洗菜、切菜、翻炒、装盘……由于个子矮,胡文烽只能踮着脚尖炒菜,但动作却很娴熟。
“蒸米饭、煮面条、炒家常菜、扫地、洗衣,包括帮我洗澡,他都是主动做,我很少使唤他,真是苦了这个娃。”胡际喜看着儿子,哽咽地说:“我亏欠他太多,没能尽到当父亲的责任。”
胡文烽正在清洗刚从菜园里采摘的豇豆。
心怀感恩
品学兼优
胡文烽就读的姚坪乡对寺河小学位于半山腰,是一所寄宿制小学。
每次上学,胡文烽都要走20分钟山路。本应在学校寄宿的胡文烽,因放心不下爸爸独自在家经常请假回家。
今年2月,湖北山路心路志愿服务中心志愿者李晓春来到对寺河小学支教,很快发现了胡文烽的“特别”。
“他个头比同龄人矮一大截,有好吃的零食,他会主动给老师、同学分享;学校发的牛奶,他总是舍不得喝,偷偷带回家给爸爸;铅笔用得只剩下两三厘米也舍不得丢……”说起胡文烽,李晓春既心疼又欣慰。
该校校长童启兴对胡文烽也赞不绝口:“他学习很用功,上课总是积极发言,4月份期中考试,几乎每门课都是‘优’,在三年级学生中名列第一。”
胡文烽学习很用功,总是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
“这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非常懂事。”胡文烽的邻居、老党员宋永成对记者说,“文烽喜欢跟我孙子一起玩,他很有礼貌,我每次留他在家吃饭,他总是委婉地拒绝。”
目前,胡文烽和爸爸已经享受农村低保、残疾补贴,学校也已决定免除胡文烽的学费和生活费。不久前,李晓春老师将胡文烽的故事拍成视频发布在抖音平台,多名爱心人士向胡文烽一家捐赠电冰箱、书桌等物资。
“这件衣服是姑姑买的,香蕉是李老师给的,牛奶是张叔叔送的……”胡文烽总是会记住每一个帮助过他的人。
“姑姑说暑假来看我,给我买自行车。”采访结束时,胡文烽高兴地跟记者分享。同时,他还说出了最大的愿望:“爸爸身体不好,我希望自己快快长大,能更好地照顾他。”
胡文烽最开心的事是和同学一起做游戏。
编后语:
胡文烽,在本应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年龄,却早早扛起照顾爸爸的重担,他的坚强和懂事让人心疼。在艰难的环境中,他仍心怀感恩,努力读书,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让人欣慰和感动。但是9岁的肩膀毕竟还太稚嫩,愿有更多社会人士和机构伸出援手,一起为这个男孩托举起一片晴空。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