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直通十堰丨最美守井人 为有活水来
吴远志:当代“保尔”护水情
生态环境保护没有“局外人”。今年六五环境日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当天,十堰市主场活动暨“最美守井人”颁奖活动成功举行,10名各行各业杰出代表获此殊荣。下面我们一起聆听其中3位“守井人”的护水故事。
十堰市丹江口浪河镇浪河口村清漂队长 吴远志:“河里渣子起来了,明儿卖桃子你一个人搞啊。”
十堰市丹江口浪河镇浪河口村村民 郭香:“啥都指望我,这还有个孩子,我看咋弄。”
五月,浪河水渐涨。为了清漂,丹江口市浪河镇浪河口村清漂队长吴远志与妻子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执。吴远志家有5亩桃园,是一家人的重要收入来源。这段时间,老吴却把打理桃园的重活全推给了妻子,这让妻子满肚子不爽。
十堰市丹江口浪河镇浪河口村村民 郭香:“桃园的事儿这么多,也不知道他天天咋想的,天天非要去清漂。”
十堰市丹江口浪河镇浪河口村清漂队长 吴远志:“桃园是我自家的,我可以请别人去帮我打理一下,但是河里清漂,那我必须要亲自上,河面干净了,我晚上才睡得着瞌睡。”
最终,吴远志没有理会妻子的抱怨,径直跑到了船上,与队员们一起清漂。浪河,由南向北流进丹江口水库,总长62公里,汇集了肖河、四河、白河三条支流,也接纳了从上游“跑、漏”而来的漂浮物,是丹江口市守水护水的难点区域。吴远志时刻盯着水面,随时指挥队友们打捞垃圾。
十堰市丹江口浪河镇浪河口村清漂队长 吴远志:“看这儿有几个瓶子,我们捞一下。”
“好的。”
清漂又脏又累,是件实打实的体力活儿。别看吴远志残了一只手,可对干好这件事那是相当自信。
十堰市丹江口浪河镇浪河口村清漂队长 吴远志:“清漂船在河面上工作,我的水性肯定比别人都好,这项工作非常适合我。”
2020年,浪河镇党委组建河面清漂队。得知消息,吴远志第一时间报了名。一开始,村干部们也觉得他不合适。可吴远志搬出了自己“船老大”的身份。不论驾船行驶,还是日常保养、水下检修,吴远志都是一把好手,村干部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从此,“独臂驾舟”的吴远志成为浪河清漂的一道独特风景。2021年7月,一场强降雨让浪河水暴涨。
十堰市丹江口浪河镇浪河口村清漂队长 吴远志:“当时雨下得大得很,眼都睁不开了,上游的水,浪头都有一丈多高,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想把船往安全地方转移。”
惦记着船的安危,吴远志不管不顾地冲向了岸边。
十堰市丹江口浪河镇浪河口村清漂队长 吴远志:“冲断了以后绳子头反弹过来,一下打到我的右眼睛上,我眼睛当时疼得都睁不开了,就赶紧坐到地上。”
后经医院诊断,吴远志右眼视力从1.5下降到了0.3。可他并不后悔。在医院治疗了两天,他又重新回到了清漂一线。
十堰市丹江口浪河镇浪河口村清漂队长 吴远志:“今年我都56岁了,如果身体吃得消的情况下,我会义不容辞地把家乡这条河守护好。”
心系库区水,勇担守护责。四年来,吴远志共出动清漂船1000余次,清漂水域共5000余平方公里。
王忠启:守山护水映江“绿”
与青山做伴、听松涛入眠。在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有这样一位老人,四十年如一日,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绿水青山,保护着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在郧阳区南化塘镇楼房沟村,提起王忠启,村民们都觉得他有点冒“傻”气。
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楼房沟村村民 江鹏:“他日子都过不下去了,他还拿钱去栽树,你说他傻不傻。”
可王忠启“傻”得其乐,并乐此不疲。76岁高龄了,还依然每天坚持到自己栽的林子里转一转,看一看相互掩映的碧水青山。
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楼房沟村村民 王忠启:“46年的心血,所以我每天都还挂念着。”
1977年,退伍4年的王忠启成了郧阳区长新水库的一名守护员。当年水库修成时留下了100多亩的裸露山体。每当下雨,泥水顺坡而下,流进水库,给库容和水质造成了很大隐患。
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楼房沟村村民 王忠启:“以往(这里)根本看不到一点青,都是光秃秃的。”
王忠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荒山变绿。
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楼房沟村村民 王忠启:“自己是个党员,在这儿应该起个带头作用。”
绿化荒山,人力不算,钱从哪儿来?王忠启偷偷把自己80元退伍安置费全部拿了出来,收购了2000斤橡子,种下了第一批树种。老父亲得知后,骂他不会过日子,把压箱底的钱打了水漂,让邻里乡亲看笑话。家人的反对,并没能阻止王忠启绿化的脚步。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他继续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一点地从家里拿钱往山上贴。
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楼房沟村村民 王忠启:“问我贷款没有,我说我没有贷过款,我都是喂个猪、喂个牛卖,养点土蜂、蜂糖卖卖,就这样慢慢过来的。”
为了植树,一家人跟着王忠启没少吃苦,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晚年的王忠启一想起这些,就很愧疚。
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楼房沟村村民 王忠启:“媳妇跟我没过上一天好日子,如果可以下辈子我们还成为夫妻,一定好好补偿她。”
寒来暑往,四季更迭。40年时间,王忠启义务植树13万株,柏、橡、松、杨......成片成行,裸露的石山全部披上了“绿装”。
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楼房沟村村民 王忠启:“这都是白杨树,我栽的时候只有指头粗,现在大约有23年了。”
2001年,原来留守水库的7个人,也只剩下他一人。为了守住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王忠启干脆把家搬到了水库。常年在山林里穿梭,虫叮树挂在他眼里只能算作稀松平常。
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楼房沟村村民 王忠启:“这个叫铁杆蒿,经常在水库跑,蜂子也好,或者摔伤、破皮流血了都靠它,就是这样一揉,它又消肿又止血。”
一辈子,一件事。46年,16000多个日日夜夜,凭着一股信念初心,王忠启绽放了一种别样精彩的人生。
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楼房沟村村民 江鹏:“我爷爷这辈子和水库融为一体,我非常敬佩他。”
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楼房沟村村民 王忠启:“看到水库绿茵茵的,像穿上了新衣裳,都跟当兵的一样,穿的绿茵茵的,多好,我知足了。”
赵勇:城市“血管”守护者
城市排水管网就像人体中的无数血管,密密麻麻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中,保障排水管网的畅通就是保障城市的环境与安全。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十堰市张湾区,看看一位与城市“血管”打交道近30年的“治污人”。
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张湾区分局工作人员 杨珍涛:“这条沟叫茶树沟,全长3公里左右,我们巡河一次下来,将近用3个小时左右。”
不到一米八高的暗涵里,又黑又臭。在这样难以下脚的地方巡查,是赵勇和同事们日常工作之一。
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张湾区分局副局长 赵勇:“看看管网有没有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