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10年未得子 十堰免疫专家助力圆梦

时间:2024-05-14 17:29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阮靖雯)2024年5月13日,杨女士抱着1岁半的孩子,特意来到十堰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给陶洪主任送上一面锦旗。陶洪主任询问患者近况时,杨女士说着说着,不禁激动得泪流满面。

图片1(7)_副本1

杨女士现年43岁,结婚10余年,夫妻恩爱,但婚后未能生育一直是夫妻俩的心病。杨女士不明原因流产3次、胎停5次,先后在多家医院就诊,相关检查治疗花费近20余万元,但仍然没有成功妊娠。无法圆梦的困扰不仅给这个普通家庭带来经济压力,也造成杨女士身体、心理的双重损害。

一个偶然的机会,经病友介绍,杨女士专程至陶洪主任专家门诊,询问病史后,陶主任翻阅既往化验单,发现患者反复查血小板减少(最低时0×109L),结合反复流产胎停病史,考虑“抗磷脂综合征”,完善抗核抗体、狼疮抗凝物、抗磷脂抗体等相关检查后,证实了该诊断。给予使用皮下注射肝素、小剂量阿司匹林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年后患者自然孕育。2022年底,瓜熟蒂落,杨女士顺产一健康男婴。

陶洪主任介绍,抗磷脂综合症(APS)为一种以反复动脉或者静脉血栓,流产,同时伴有抗心磷脂或者狼疮抗凝物实验持续阳性的疾患。该疾患可继发于系统红斑狼疮或者其它自身免疫病,但也可单独出现(原发抗磷脂综合症)。

一组APS症状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该病人易于出现其它的症状。例如,一些反复流产的妇女可无血栓形成的出现,反之亦然。

所有大小动静脉血管都易于血栓形成。血栓事件呈散在发生,且与抗体水平的高低无关。由于受累血管部位不同,临床症状可变化很大。有些病人可同时或者在短时间内出现多处血栓形成,病情较重甚至危及生命。

流产可见于妊娠的任何时期,但在3个月至9个月期间更为常见。一般认为流产是由于胎盘血栓形成所致;另外,抗体与绒毛膜上的磷脂酰丝氨酸交叉反应也可引起胎盘损伤。

APS患者有时可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但在多数情况下是其它临床表现伴发轻度到中度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并不一定能避免血栓形成,但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抗凝治疗是危险的。

抗磷脂综合征患者除抗凝、抗聚对症治疗外,因每个患者个体差异较大,对于药物疗效的反应不同,有些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上述药物均需在医师指导下监测使用。

温馨提示:流产妇女中只有一小部分为抗磷脂综合征所致。流产的其它原因包括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体生殖器官解剖异常,以及母体的其它疾患如内分泌,感染,自身免疫及药物引起的疾病。当出现反复流产时,应完善相关检查明确或排除本病可能。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