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武当——探秘鲜为人知的老君洞

时间:2024-04-22 17:50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许海芳  彭涛)武当山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道教名山,老子的《道德经》也是从这里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后因周室内乱,老子辞官,过函谷关,关令尹喜请为著书,遂作《老子五千言》,即《道德经》,自此,便骑青牛西去。当年的关令尹喜,在昏暗的烛光下读完《道德经》后,便弃官归隐,携《道德经》千里迢迢奔赴武当山,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来武当山修道的人。

微信图片_20240422175127

微信图片_20240422175100

乘武当山环保旅行车上琼台索道,距武当山八仙观一公里处下车,可见路旁高台上有三棵冬青树。冬青树右侧的小山坡有一石质路标“老君洞”。标示很小,基本被荒草遮蔽,但有一条似乎是当地人上山打柴的小路。沿小路蜿蜒而行,有几级青石漫道,即到老君洞所在,四周虽然破损,还依稀可见当初之规模。

微信图片_20240422175110

微信图片_20240422175113

老君洞,又名“太上岩”“太玄观”。唐末始建,高士任道清、王道兴用人工开凿石窟至宋天圣九年(1031)落成。明代玉虚宫提点任自垣曾在此编修《道藏》和《大岳太和山志》。明代钦差太监访太上也曾在此岩摩崖留字。据明代山志记载:太玄观在宋末毁于兵火,元代再次重建,设有山门庵等建筑。至明永乐十年又敕建山门、廊庑、道房23间。到了清代,洞外建筑全部荒废,现仅存半圆形石窟岩洞。

微信图片_20240422175117

微信图片_20240422175121

现存的老君洞石窟,依岩而凿,高4.35米,宽4.15米,深2.3米。洞虽不大,内容却非常丰富。洞外的岩壁上也雕刻了众多的道教人物,洞左摩崖群有“太子仙岩”和“蓬莱九仙”画像摩崖,均为阳刻,其旁竖刻“静乐国王太子仙岩”“蓬莱真境”等。洞右峭壁上嵌刻数通画像碑,均为浅浮雕造像,腾云驾雾,飘逸洒脱,栩栩如生。

微信图片_20240422175124

在武当山上有这样大面积的石窟及摩崖石刻,是老君洞独特的魅力之处,也为研究武当文化及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实物,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和文人雅士纷至沓来。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