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网评论员 陈新
又是一年清明时,春风化雨寄哀思。
梨花风起,清明将至。为推进移风易俗,营造文明低碳、安全有序的良好祭祀氛围,十堰向广大市民朋友发出文明祭祀倡议书。倡导广大市民清明节期间文明祭扫、节俭祭扫、安全祭扫,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绿色、低碳、安全的殡葬祭扫新风尚。
清明时节寄托哀思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一直备受民众尊崇,寄托着一代代人缅怀先辈、赓续血脉的人文精神。
清明祭祀在情不在形。缅怀追思、表达情感才是清明祭祀的内涵和真谛。我们提倡践行孝道、传承亲情,可以通过撰写亲情家书、诵读家规家训、举行家庭追思会、讲述先辈故事、亲情往事回忆等形式,传承优良家教家风,传播孝道亲情。
文明祭扫在心不拒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追思、祭扫方式也在与时俱进。新时代我们倡导敬献鲜花、植树绿化、网络祭祀、丝带寄哀思等低碳方式表达哀思。崇尚敬亲孝老传统美德,提倡厚养礼葬、节俭祭祀、理性祭扫。变实地实物祭扫为精神传承,代替传统的燃烛烧纸祭祀,守护绿水青山,以文明之风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营造安全稳定祥和的节日环境。
清明,乃“气清景明”之意。如《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因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文明祭扫呈现的是环境之“清”,收获的是心灵之“明”,这是“清明节”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生动实践。
相关链接: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