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网评论员 陈新
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爱因斯坦
春节临近,很多大酒店座无虚席,乃新人扎堆结婚所致。问其缘由?这与民间盛传“龙年无春,是寡妇年,不宜结婚”说法有关。
民间传说的“寡妇年”也叫“无春年”,指的是没有“立春”的年份。按照农历,立春是2月4日,而兔年除夕是2月9日,2月10日开始才是龙年,这“立春”就落到了上年末,所以龙年整年无“立春”之日,民间称为“无春年”,又称为“寡年”。而“寡”字引起了很多人的联想,竟与“寡妇”相联,“寡妇年”之说便应运而生,民间更演绎出“寡年无春 不宜结婚”的说法。
民间的随意说法,当然没有科学依据。什么是“寡妇年”呢?“寡妇年”来自“寡年”,“寡年”也被称为“滑头年”“无春年”“盲年”,即整个农历年都没有“立春”的年份。所谓的“无春年”在我国农历极其常见,平均2至3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比如2019年猪年、2021年牛年、2024年龙年、2027年羊年都是“无春年”,出现这种现象与天文历法有关。而历法是历代的天文学家和科学家们逐步发展和完善的,用人定的历法来推测“天意”,是不是有点太不靠谱了呢?
民俗学专家解释说,产生“无春年不能结婚”这样的迷信说法是有很复杂的社会原因:一是民俗类的传言总是与众多玄妙的联想相关,说起来很玄乎,有些人显得自己很精通,很渊博,乐于去传播这样的“知识”,越传越玄乎。二是人们对未知事物和不确定性总有些难以排遣的恐惧感,所以往往会寻找一些神秘规则来应对这种不确定,这也就导致了迷信的产生,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三是有些无良商家,喜欢利用这些迷信说法,迷惑人们的心智,售卖所谓的转运、改命、化劫的物品,甚至以此为由实施诈骗。
“无春年是寡妇年”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只有当正面的声音高过了迷信之谬论,才能把迷信之脱缰野马关进囚笼。
现实生活中,我们年轻人要理性地看待这种说法,“两情相悦,彼此关爱”才是结婚真正的意义所在,把幸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关链接
编辑: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