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李安清)2023年5月18日是第47个“5.18国际博物馆日”,也是郧县人3号头骨发现一周年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且看郧阳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怎么说。
《话说“郧县人”发现一周年》
——来自一个考古工作者的自述
各位市民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郧阳博物馆的王峰。在第47个“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郧县人3号头骨发现一周年”专题展在郧阳博物馆如期开展。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作为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考古队的一员,不禁思绪万千,让我回想起一年前终身难忘的那一天,也就是2022年5月18日——“郧县人”三号头骨发现的那天。
记得那天上午我同往日一样和工地上的同事在梁子顶部C发掘区做着考古发掘工作。在9点40分左右,突然看到单位同事陈安林老师双手使劲拄着双拐,急匆匆的向核心发掘区奔去。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他身体不太方便,还走的这么快?怀着疑问的心情,我给核心发掘区的同事打去了询问电话。啊?“郧三”出来了?那一刻我抑制不住的兴奋的大叫出来。
在得知发现“郧县人”三号头骨化石消息后,我也难掩兴奋与好奇之情,向着核心发掘区一路快跑过去。在第一眼见到“郧县人”三号头骨的那一刻,我整个人都呆住了。虽然在考古工地上无数次的和同事们畅想着可能再次发现“郧县人”头骨的场景,可当想象真正变成现实之时,我还是像怀胎十月的母亲看到新生宝宝的第一眼那样激动、那样手足无措,眼眶也随之湿润了。回想起从2021年6月参加学堂梁子遗址考古发掘这一年来的艰辛与不易,尤其是刚开始参加发掘工作的时候并没有建考古方舱,夏天顶着炎炎烈日、蚊虫叮咬汗流浃背,冬天吹着刺骨的寒风辛苦的工作。在这一刻,突然觉得都值得了,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们有了重大收获。我想这是喜悦的泪水,也是收获的泪水。
经过近两年来在学堂梁子遗址考古工地的工作学习,使我对旧石器遗址的考古发掘流程以及一些先进的考古勘探发方法有了新的认识。今后,我将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为郧阳的文物工作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编辑:张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