簋、甗、罍、鬲、匜、鬶……十堰这些藏品的名字你认识几个?

时间:2023-02-09 14:03 来源:秦楚网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不少市民去博物馆参观时,都有这样一种感受:一些藏品的名称十分复杂,不仅不会读,而且分不清。例如,簋、甗、罍、鬲、匜、鬶、觚、觯、卣、簠这些藏品,让很多人感到头疼。为此,记者走进市博物馆,对照这些藏品,探寻悠久的历史,了解它们的用途,并普及一下生僻字。

“生僻字”藏品主要集中在两大类

文物和藏品承载着民族的过往。喜欢收藏的市民也许会有一种感受,有些字好像见过但是依旧不会读,也分不清。即使有相应的拼音或注释,也很难说清它们的意思与用途。比如,一些市民在游览十堰市博物馆出土文物展厅时,会发现一些藏品的名字中包括簋、甗、罍、鬲、匜、鬶等生僻字,直言道:“一个都不认识,太难了。”

我市收藏爱好者章先生介绍,在我国,一些藏品都带有生僻字。“我们现在所说的,诸如锅碗瓢盆瓶瓶罐罐乐器兵器等物品,在3000多年前,有其他的名字,并且大多都包含了生僻字。”章先生介绍,从分类上看,这些藏品可以分为“食器与炊具”“酒器与水器”两大类。

食器与炊具

1675908693666

陶鬶

鬶(读音 guī):史前东夷人创造的饮煮器,造型别致且实用。《说文》记载:“鬶,三足釜也。有柄喙。”从中便可大致看出鬶的形制,空心三足,有把柄。从器型上看,整器制作规整,外表打磨光润细腻,充分显示出制作者娴熟的技艺。流畅的轮廓和恰如其分的局部装饰,使造型活泼,类似一只昂首伸喙的鸟,形象生动,达到了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十堰市博物馆里展出了一件新石器时代的陶鬶,距今6000至4500年,出自郧县(现郧阳区)青龙泉遗址。

1675908709872

陶甗

甗(读音 yǎn):古代用来蒸食物的炊具,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分为甑,下部分为鬲,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在它腹部中间较瘦的部位设有通气孔及箅子,在底部鬲中加水,在箅子上方盛放食物,就可以通过水蒸气加热,使用起来非常便捷。

十堰市博物馆里展出了一件东周时期的陶甗,距今2800至2200年,出自郧县(现郧阳区)辽瓦店子遗址。

1675908733488

铜簠

簠(读音 fǔ):古代祭祀或招待客人时盛放谷物的器皿。其基本形制为长方形,盖和器身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簠出现于西周早期,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

十堰市博物馆里展出了一件东周时期的铜簠,距今2800至2200年,出自郧县(现郧阳区)乔家院墓地。

鬲(读音 lì):古代主要用来煮食物的炊具,有陶鬲和青铜鬲。三足,腹部用来盛装食物,在底部加热烹煮食物。鬲多呈侈口,束颈,三尖锥空足,肩部装饰有曲纹。整器造型精巧,纹饰简洁,工艺精湛。

十堰市博物馆里展出了一件商朝的陶鬲,距今3600至3100年,出自郧县(现郧阳区)辽瓦店子遗址。

1675908750726

铜鍪

鍪(读音 móu),是指古代打仗时戴的盔,又指古代的一种炊具,作用相当于锅,用青铜或铁制成,侈口束颈,口有唇缘,鼓腹圆底,流行于战国并沿用至汉代早期。古代士兵带的胄与鍪相似,因此叫做“兜鍪”。

十堰市博物馆里展出了一件西汉时期的铜鍪,出自丹江口市莲花池墓地。

此外,古代食器与炊具的器物还有簋(读音 guǐ)。簋是一种盛食器,类似于现在的深腹碗。器盖倒放就是一个盘子,也可以用来盛食。铜簋与铜鼎的组合是最常用的礼器用品,在社交、祭祀、殡葬等重大活动中不可或缺。鼎为炊器,主要是烹煮和盛放肉食,而簋则盛放谷类素食,二者组合体现了古人食谱的荤素搭配。

酒器与水器

1675908761168

铜匜

匜(读音 yí):古代一种盛水或酒的器皿,造型类似于现在的生活用具水瓢或舀水器,前有喇叭形长流,后有圆形环鋬手,便于倒水和把持。《说文解字》记载:“似羹魁,柄中有道,可以注水。”《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奉匜沃盥,既而挥之。”

十堰市博物馆里展出了一件东周时期的铜匜,距今2800至2200年,出自郧县(现郧阳区)乔家院墓地。

1675908774108

陶盉

盉(读音 hé):古代的一种温酒器。器顶有一半圆形口,一侧有一管状短流。器身微束,一侧有一宽鋬。有三个中空的袋状足与器身相通,这既可以增加容量,又方便生火加温。

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酒器,陶盉数量较多,这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相当繁荣,已有大量的剩余粮食用于酿酒。

十堰市博物馆里展出了一件夏朝的陶盉,距今4000至3600年,出自郧县(现郧阳区)辽瓦店子遗址。

此外,古人所用的酒器与水器还有罍(读音 léi)、卣(读音 yǒu)、觯(读音zhì)等。罍一般为盛酒器,也可作为盛水器使用,形似壶,出现于商朝晚期,春秋晚期以后少见。卣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有扁圆体,也有圆体卣、筒形卣和方卣。觯也是古代的一种酒器,用来盛酒或饮酒用。盛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

生活类器具

在十堰市博物馆,还展出了一些古人生活类的器物。

1675908787621

陶㼽

㼽(读音 shuǎng或者 chuǎng):是古代的洗澡辅助工具。《说文解字》说,这个东西可以用石头或瓦制作,是用来洗澡除垢的辅助工具。从功能上看,大概类似今天人们用的去角质神器,或者类似足浴店用来去脚皮的除垢刀。

十堰市博物馆里展出了一件新石器时代的陶,距今约6000年,出自郧县(现郧阳区)大寺遗址。

1675908798892

车軎

軎(读音 wèi):古时用来固定车轴的轴头,一般用金属制作,安装在车轮两个轴端。十堰市博物馆展出了一件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铜车軎,出自丹江口市北泰山庙王家垭墓地。(十堰晚报 文、图/记者 罗毅)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