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网评论员 陈新
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吃苦耐劳,自强自立,是我们新时代青少年应具有的崇高品德。
把课桌搬到小麦地旁;把家庭收纳盒移至教室;把校园闲置土地改造成“劳动实践田”,让孩子们播种、除草、浇水、收获果实……十堰校园“特色劳动课”耳目一新。
十堰多校探索特色劳动课
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从今年秋季开学始,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让久违的“劳动课”重新回到课堂。
洗衣做饭、喂猪砍柴、带小弟小妹……已是不少成年人儿时的美好回忆。近些年,在“唯分数论”的指挥棒下,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生态早已被破坏,素质教育已被“应试教育”打破了秩序和节奏。家庭劳动被家长包揽,学校劳动课被文化课挤占,以致于孩子上大学或走人社会后连袜子、毛巾都不会洗,培养了一批不知“劳动为何物”的年青一代。
其实,学生劳动教育的严重缺失不能转嫁到学生头上,家长、学校、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补上“劳动教育”势在必行,好处自不待言。
让“劳动课”回归家庭回到课堂,这只是改善青少年“德智体美劳”教育的第一步。其目的要建立新的“教育评价体系”,让劳动课和学生的成长目标深度结合,使青少年更早走上自立自强之路。
编辑: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