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早餐食谱

时间:2021-01-25 09:22 来源: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2021-3-封面专题44


□本报记者  李世醒

中国人爱吃,尤其重视早餐。清晨,不管是餐厅饭馆大酒楼,还是苍蝇馆子街边摊,人们尽情品尝早餐,开始一天的生活。

当现代人挂着惺忪的双眼,把花生酱抹在面包上,或者匆匆接过一个鸡蛋灌饼时,一定感受不到古人将玫瑰花酱涂抹在馕上时的满足和快乐,也体会不到古人手持胡饼,纵马驰骋的豪情。中国早餐,是美食,更是文化。

富贵人家的早餐

先来看看富贵人家早餐食谱。

按照《周礼·膳夫》的说法,周天子“朝食”必须“杀牲”,以新鲜肉类入肴馔,剩余的中餐和晚餐则不再另杀新牲。

清代旗人入关后,仍坚持两餐习俗。据清宫档案《膳底档》记载,光绪帝1895年正月初一的早膳,先上口蘑肥鸡、三鲜鸭子、肥鸡丝炖肉;后来又上了汆丸子锅子,豆秧汆银鱼、小葱炒肉、挂炉鸭子烹肉、豆腐汤,还有一些油糕和米粥。

看着很丰盛,别着急,这才吃了一半。光绪帝的餐桌上又上了四道大碗菜:八宝鸭子、什锦鸡丝、口蘑烂鸭子和三鲜肥鸡;四道怀碗菜:燕窝鸭条、熘鸭腰、荸荠火腿、什锦鱼翅;六道碟菜:燕窝炒鸭丝、肉片焖玉兰、肉丁果子酱、榆蘑炒鸡片、盖韭炒肉、炸八件。

挂炉鸭子和挂炉猪把这顿饭推到高潮,此外油糕和点心少不了,最后以一碗燕窝三鲜汤结束,早膳正式告终。

在《红楼梦》中,有大量对早餐的描写。

其中第三十五回,贾宝玉早餐要了一碗莲叶汤。莲叶汤借新荷叶的清香,外加几只鸡,再用精巧的汤模子压出面疙瘩来,就做成了一碗面汤。所谓的汤模子就是一种模具,有菊花、梅花、莲花等形状,用面压制出面食来。

在四十九回,贾宝玉一行人早餐原本要吃鹿肉烧烤,但宝玉饿得等不及,就先吃了一碗茶泡饭,配上野鸡瓜子,“忙忙地爬拉完了”。

茶泡饭除了用茶水泡饭之外,还会加一些碎海苔、三文鱼、白芝麻等料,非常丰富。而“野鸡瓜子”,就是野鸡丁炒酱瓜丁,很开胃的菜。

《红楼梦》中说到早餐的,还有第四十三回,贾母吃的野鸡崽子汤,“若还有生的,再炸上两块,咸浸浸的,喝粥有味儿。”果然贾母会吃,小野鸡炸过,再配粥喝,自然下饭。

达官贵人吃得精致,但若有急事,早餐只有凑合的份儿。

明代陈继儒《辟寒》一书,提及唐代宰相刘晏,一次五更时上早朝,正值冬季天气寒冷,他看到一处卖蒸饼的铺子,叫人买饼以袍袖裹着,悄悄在朝堂上吃,这情景和现在的上班族别无二致。

宋朝也有怀揣羊肉去上朝的故事,见于朱成《萍州可谈》卷一的记述。那时四更天,百官早起离家,向皇城进发。宰相与其他大臣、王、驸马在皇城外有专门等候入朝的房舍,称为“待漏院”,在这里他们可以享受一份备有美酒和水果等物的工作早餐,也有的官员见酒味绝好,偷偷自带肉食下酒。

在这之后,有时散了早朝,皇上要赐食百官,赐食的地点在殿堂廊下,所以称为“廊餐”,可以说是早餐最早的形态了。

明代的廊餐规模也很可观,在朱国桢的《涌幢小品》卷一中,有比较详尽的描述。明太祖朱元璋“每日视朝,奏事毕,赐百官食”。

民间早餐丰富多样

对普通百姓而言,早餐大多简单。

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另一种早餐,“餺飥(bó tuō),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简单来说,就是面片汤。

餺飥的做法是扯成拇指大小的面片,煮熟后加上调料即可。这种方便简单的主食,在唐朝时很受欢迎,当时有句谚语,叫做“巧夫做不得无面餺飥”。

唐宋时期餺飥略有不同,前者是手指搓成拇指大小的柳叶面,后者用擀面杖做成手擀面。味道还是那个味道,做法却完全不一样。《京城风俗记·除夜》云:“民庶之家以餺飥享先。”陆游的《岁首书事》亦云:“中夕祭余分餺飥。”

民间另一个常见早餐是“粥”,也是古人最爱的早餐之一。

比如白居易写过“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苏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再比如皮日休所作“朝食有麦饘,晨起有布衣。”其中的饘,就是粥。

北宋文豪苏东坡认为早餐食白粥,“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名臣范仲淹自幼家贫,每天把凝冻的粥,划成四份,早晚各取两份,和切成细末的咸菜一起吃,留下了“划粥割齑”的典故。

南宋词人陆游早饭痴迷喝粥,留下了“世人个个学长年,不信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的佳句,他将喝粥和升仙划上了等号。

另有一个超级有名、出场率极高的早餐,便是胡饼。

东汉外交家班超平定西域,带回西域饼食技艺,中原称之为胡饼。它是用发酵的面,加上少许盐,做成中间薄、四周厚的饼,中间戳上花纹,经过高温烘烤而成。进入中原之后,胡饼有了改良,芝麻、洋葱、鸡蛋、清油、酥油、牛奶等均能作为原料,口感也有了咸甜之分,因此,胡饼又叫烧饼、炉饼、麻饼。

胡饼品种多,口感好,受到了食客的追捧。白居易有诗云“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讲的就是白大诗人山寨了京城里一家著名胡饼店,然后做出来送给友人的故事。

《旧唐书》有载:“贵人御馔,尽供胡食。”这里的胡食,是指胡饼、搭纳等西域美食。唐朝四品官员张衡,原本可以官升一级,因上早朝前骑马吃胡饼,被御史以“有失体面”为由弹劾,不仅没升官,反而流放外地。

北宋都城汴梁胡饼铺遍布,“唯武成王庙前海州张家、皇建院前郑家最盛,每家有五十余炉。”每个烧饼需要两文钱,每碗豆浆一文钱。而汴梁虹桥附近的码头工人,一天至少能赚二三百文钱。

与胡饼类似,蒸饼也是一种面食。

顾名思义,蒸饼是用笼屉蒸熟的食物,其实,它就是馒头。《晋书》最早记录了蒸饼之名,“蒸饼上不坼十字不食。”这话是说蒸饼上没有十字花纹就不吃。这种裂纹蒸饼在充分发酵后,质地酥软,味道可口,深得吃货欢心。

后赵武帝石帝“好食蒸饼”,要求蒸饼“常以干枣、胡核瓤为心蒸之,使之坼裂方食。”果仁蒸饼,早餐优选。

南宋时,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岳飞,这一行为引起了临安百姓的不满。一家烧饼铺的伙计用面团捏成秦桧和他妻子王氏的样子,然后将两块面饼背靠背粘在一起,放在滚油里炸,边炸边喊:“吃油炸桧,吃油炸桧。”百姓争食,以泄怨气。其他店铺争相效仿,一时间“油炸桧”供不应求。天长日久,油炸桧成了油条,变身为如今早餐的实力担当。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